远安黄茶品牌的发展之路

湖北省远安县农业农村局

2019-05-14 来源: 记者:

  远安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之东北,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钟灵毓秀,山水润泽,全县辖6镇1乡117个村(居),总人口19.5万人,国土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4%以上,是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远安县年平均气温15~16度,≥10℃的活动积温为4800~5100度,年日照时为1878.5小时,多漫射光。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239~242天,土壤为红沙石风化而成的红沙壤,PH值为5.1度,自然环境最适合茶树生长,是我国黄茶的主要产地。远安黄茶起于南宋,兴于清、盛于今。近年来,远安县委、县政府将茶叶产业作为我县农业特色产业之一,高位谋划,重点推进,以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农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全国知名黄茶产区”,做优黄茶、提升绿茶、发展红茶,推进远安县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的协调发展。

  远安黄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茶之出”中论说:“山南以峡州上,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据《中国茶经》和《中国名茶志》记载,远安黄茶曾是清朝皇宫的贡茶。乾隆皇帝饮后,觉清香扑鼻,精神倍振,食欲大增,即封远安黄茶为“好酽茶”。

  远安黄茶是远安山茶中的名茶珍品,由于生长地域独特,制作工艺要求高,产量低,导致“知道的人多,喝到的人少”。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远安黄茶高度重视。1960年2月,成立了集体鹿苑茶场;1963年2月,又将集体茶场升格为地方国营茶场;1976年10月,又成立了公社级鹿苑茶场。2002年2月,国营鹿苑茶场改制,在远安政府的引导下,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以多主体多品牌的“鹿溪玉贡”、“先政传茗”等系列“远安黄茶”入市经销。至2018年,全县有茶园面积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3.8万亩,产量2655吨。茶产业覆盖7个乡镇、97个村,涉茶农户1.135万户、4万人。远安黄茶繁衍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培育基地,实现产业厚积薄发

  我县茶园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的茶园,茶叶品种多而杂,有本地品种,有外来品种;有小叶品种,有大叶品种;有知道名称的,有不知名的,五花八门。就是同一品种的茶园,包括鹿苑茶核心产区鹿苑村茶园,也是发芽时间不一,叶片大小、肥瘦、颜色和柔软程度、茸毛多少不一,制出的茶叶在匀度、净度等品相上不一,在品质成分上也差异较大。并且茶园结构单一,既没有完整的生物链达到“以虫治虫”的生防效果,也没有树木的遮荫与防护,夏日高温烈日,冬日寒风侵袭,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我县领导深知好茶源自好茶园,做一款好茶需要好的原料和精湛的制茶工艺。茶原料的好坏无疑决定茶的品质。

  (一)优化品种结构,狠抓基地建设。从2008年起,我县逐步引进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五峰二一二、鄂茶10号、鄂茶1号等效益良好的无性系茶苗,达到增产创收。同时引进黄金芽、中黄1号、御金香、黄金甲等品种性黄茶,实现工艺黄茶与品种黄茶的有机结合。全县无性系茶园达到1.2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24%。预计到2020年底,新发展茶园1万亩,改造低产茶园1万亩,全县标准茶园规模达到6万亩,茶叶产值达到3亿元。2014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免费发放色板,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广宣传灯光诱杀、性诱剂等物理防止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生态防治,提高茶叶质量,提升效益。全县茶园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75%。

  (二)改造加工体系,全面提升产值。2002年起,我县政府鼓励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基地、盖厂房、添机器。全县现有茶叶初制加工企业60个,精制加工厂2个,其中年加工干茶10吨以上加工企业10个,其中50~100吨2个,100吨以上4个,实现加工清洁化。2017年,鹿溪玉贡公司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在汪家新建粗加工和精加工2条茶叶加工生产线,日鲜叶加工能力可达6万斤。该公司建成一年来,生产加工干茶1300吨,其中外贸出口960吨。2018年初,紧紧围绕既要保住“绿水青山”,又要挣下“金山银山”的目标,我县逐步推广煤改电、煤改气,新建茶叶加工厂按电(气)配置,实现茶叶加工清洁化。

  过去,我县茶叶生产原料只侧重于春季细嫩茶青,夏秋茶利用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为解决夏秋茶“老死在枝头”的现状,帮助茶农将到手的夏秋茶采摘起,我县与中茶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完成“鹿溪玉贡”黄茶系列核心产品的研发,研发了鹿苑贡尖(黄芽茶)、鹿苑仙毫(黄小茶)、鹿苑玉珠(黄大茶)三款新式远安黄茶。2018年10月,我县召开远安黄茶新产品研发验收暨加工技术评价会,来自全国茶界的知名专家对3款4个品类的远安黄茶新产品进行了研发验收和加工技术评价,一致认为3款新产品特征明显、品质优异。2018年,全县干茶产量2655吨,产值1.2亿元。

二、整合品牌,市场知名度不断提高

  茶产业发展壮大靠品牌,保持行业优势靠品牌,只有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实施品牌兴农战略。我县成功举办远了十三届远安黄茶品鉴活动,深度挖掘十多名隐藏在民间的制茶能手;积极协助各茶企参加宜昌茶叶国际采购商大会、宜昌茶叶展示展销推介会、宜昌茶叶品鉴暨品牌大会、四川黄茶斗茶大赛、岳阳黄茶斗茶大赛、中茶杯、华茗杯等各类茶事活动。2017年8月,“远安黄茶”获得“中茶杯”黄茶类特等奖;2017年11月,“远安黄茶”荣获“第二届中国武汉绿色产品交易会金奖”;2018年,“鹿溪玉贡”牌金毫获得“华茗杯”红茶类优秀奖,2018年5月获得“岳阳楼杯”全国黄茶斗茶大赛金奖、“宜昌三大特色名茶”;2018年11月,“远安黄茶”加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黄茶专业委员会。“远安黄茶”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规范公共品牌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品牌地方标准,逐步做到统一区域公共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并执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2014年,《“远安黄茶”湖北省地方标准》颁发,远安黄茶制作技艺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2015年3月,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3月,远安县启动茶叶品牌整合,在县委、县政府的助力下,城投公司组建成立了“湖北鹿溪玉贡茶业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成为率领全县茶叶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规范公共商标管理。2017年9月,“远安黄茶”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与湖北鹿溪玉贡茶业有限公司、远安嫘祖黄茶有限公司签订“远安黄茶”商标使用合同,有序引导企业使用远安公共品牌,逐步做到统一区域公共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远安黄茶”已经成为我县黄茶公共品牌。

  (三)构建茶叶营销体系。我县农产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万里茶道”沿线节点城市的合作和联谊,鼓励茶叶企业自营出口,不断扩大茶叶出口规模。支持茶叶企业在节点城市设立专卖店、超市专柜、连锁营销点。鼓励茶叶产品入驻远安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和自营网络销售,努力实现线上线下结合。

三、拓展挖掘,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茶为国饮,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县积极挖掘远安茶文化历史,将远安黄茶与嫘祖文化深度融合,组织开展了以“嫘祖故里,远安黄茶”有奖征文、“远安黄茶创作笔会”等活动,共收到各类稿件8046篇,出版黄茶书籍《黄茶的前世今生》。为在远安茶业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组织开展“走进远安山村,探寻茶乡文化”活动。通过整理历史史料,开展民间走访和风俗收集工作,将陆羽鉴泉品茶与远安黄茶的历史轨迹相融合,对鹿溪河流域的千年古茶树、鹿苑寺石刻遗迹、民间保存的制茶、售茶的凭证等具有历史价值的物品实行有效保护。2009年,“远安鹿苑茶”制作技艺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2017年8月,“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中华文化名茶”认证工作获得成功。

  推进茶旅结合。2017年,规划建设“鹿苑”、“石桥”、“金桥”三大茶主题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发展集茶园种植、茶园观光、采摘体验、茶叶加工、品鉴和体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休闲旅游景区景点,大力发展风情茶园、休闲茶庄、生态茶城。

  近年来,远安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紧紧围绕“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产业发展理念,以打造“全国知名黄茶产区”为目标,做优黄茶、提升绿茶、发展红茶。按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三产融合的思路,加快构建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生产机械化、经营组织化、加工规模化、产业品牌化和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促进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和茶文化的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茶叶年产量达到5000吨,加工产值达到5亿元。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远安黄茶品牌的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