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日照市岚山区茶业管理办公室

2019-05-14 来源: 记者:

  岚山区是“日照绿茶”的主产区,也是山东省“南茶北引”的先行示范区。用50余年的时间,实现了茶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发展,茶产业已经成为岚山区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之一,探索出了以规模、质量、品牌为基础,政策、设施、市场综合配套,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网络化的产业发展模式,为北方茶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全区茶叶基本情况及工作成效

  岚山区是山东省最大的产茶区,也是“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自1966年成功引种以来,形成了北垛山、白云山、圣公山等8个山系为主的八大流域,涵盖7个镇街道的茶叶产业格局,使茶叶成为岚山主要经济园林。全区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其中成龄茶园13.8万亩,无性系茶树面积发展到4600亩,年干茶产量9225吨,种植业产值11.32亿元,平均亩产值超过8200元,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9.2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

  全区现有茶叶企业14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8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9家,市级示范社12家,区级示范社19家;SC认证茶叶企业53家;国家有机认证茶叶基地19处;全区无公害认证茶叶44家69个产品,认证面积44739亩,绿色13家20个产品,面积5414亩。全区有19处基地被授予省级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12处被授予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11处基地被授予市级高效生态示范园,7家企业获得市级茶叶清洁化加工示范基地称号,淞晨生态茶园被农业部评为国家标准园,浏园被农业部确定为茶叶生态栽培技术集成与社会化服务示范项目基地。在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基础上,以“百里绿茶长廊”为重点,开发出茶叶生态游等多种产业,丰富和发展了茶产业内涵。全区现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山东著名商标,9个山东名牌,3个山东十大名茶产品和 2个山东十大优质茶,自第七届参评以来,有70多只茶获得“中茶杯”大奖。近年来,岚山区先后被评为国家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和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单位;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和“全国(十大)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百强县”;被中国茶叶学会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列为国家茶产业体系示范县;被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评为“全国茶叶标准化建设示范县”、“全国茶叶科技示范县”;被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评为“山东省茶叶六次产业化示范区”。

二、茶产业发展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强化标准意识,逐步提升茶叶发展质量

  一是以良种化为基础加快产业规模扩大。主动加强与茶叶科研部门合作,加快无性系良种繁育和本地茶树良种选育工作,以良种化推进实现在茶园面积和建设质量上的新突破;鼓励有条件的茶叶企业、合作社和村集体进行合理选址,以品种改良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科学选用适生无性系茶树良种,集中建设一批生态良好、设施配套、管理科学的生态示范茶园,带动全区老龄茶园良种改造。二是以源头控制为根本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园,严格农业生产资料源头控制,特别是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备案登记和流通渠道管理,以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等为有效组织形式,以示范引导和技术培训为有效促进形式,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降低茶叶农药残留量。三是以产品认证为手段推进质量体系建设,加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建设,严格原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测制度,加强茶叶种植、加工、包装、流通等各个环节监控;推行茶叶质量安全强制性认证制度,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进茶叶“三品”认证;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全面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二)合理配套生产设备,不断加快茶叶机械化进程

  一是提高茶园建设标准规范。对于新发展的茶园,严格按照茶叶机械化生产管理的种植标准、茶树品种、基础配套等相关要求,科学做好茶园规划建设工作,确保新发展茶园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建立一批适合我区茶叶机械化生产创新的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二是探索推进茶叶生产方式转变。对于现有茶园,积极引导企业改变传统生产方式,除春季高档茶叶采用人工采摘,推动其余大宗茶生产以单人、双人采茶机使用为重点,以茶叶原料和成品分级筛选机械为配套,通过茶树良种改造逐步推进机械化采摘为重点的茶叶机械化生产进程,并引入与机械化采摘相适应的乌龙茶、黑茶、红碎茶及袋泡茶等生产方式,不断丰富茶叶产品。三是加强茶叶机械开发应用。围绕茶叶生产重点环节急需机械,建设高水平茶叶机械加工企业,加强与农业机械研究机构合作,开发适合我区的茶叶采摘机械,实现我区茶叶生产机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茶叶生产机械化提供机具支撑。

(三)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

  一是鼓励茶叶生产经营或服务者,领办、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鼓励茶叶合作社以服务为依托,广泛吸收茶农入社,通过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形成生产基地,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引导茶叶合作社之间及合作社与相关市场主体之间进行合作,组建龙头型合作社联合社,提升合作社规模化经营水平。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制定符合实际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组织成员实行标准化生产。二是推进茶叶加工企业整合,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发产业链上其他产品,创建基地管理、茶叶加工、市场推广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下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扶持产业规模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茶叶企业,以“企业+标准化+个体加工户+茶农”为发展模式,以市场销售指导下的订单生产为发展方向,整合茶农和茶叶加工户,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茶叶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入社制度规范、利益联结紧密、分配机制合理的现代规范化合作社;引导规范化合作社不断拓展生产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增强合作社推进产业化的组织功能;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合作,提高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水平。

(四)完善管理体制,综合提升茶叶质量安全

  一是以推广标准化种植为主体,提升茶叶种植管理质量安全水平。通过实施统防统治为重点,加强对茶园用药、用肥、激素以及采摘标准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提高茶叶原料质量。同时,以企业、合作社和村集体基地为示范点,在重点茶区集中建设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在生态调控、农业措施防止基础上,全面推广太阳能杀虫灯,诱虫色板,信息素引诱剂,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措施,推荐植物源农药、矿物农药及生物制剂等进行防治。二是全面推广茶园水肥一体化和有机肥替代。重点推广成品有机肥、菌肥和自制土杂肥,严格控制化肥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倡与沼气建设结合“水肥一体化”和微喷灌溉结合的水肥一体化的生态循环模式建设。三是加强茶叶质量源头追溯建设。探索实行以村集体为主导,企业、合作社为示范的茶园统一种植管理、统一档案登记、统一原料销售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以“薄家口”模式进一步优化模式,实现产业化模式与集体管理相结合的质量控制工作;有条件的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及配套措施,建立有效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行茶叶生产管理和加工环节的全方位智能监控和互联网下的社会化监督的模式,实现从茶杯到茶园的可追溯。

(五)强化品牌建设,切实提高市场营销水平

  一是加强品牌培育和发展工作。引导企业进行品牌资源整合,加强品牌营销,支持茶叶合作社、龙头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全力创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茶叶品牌。采取企业自主和政策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引导企业规范使用、维护和宣传区域品牌,积极打造产品品牌,进一步规范地理标志等的使用管理,严格申报、审核,切实保护公共品牌。二是努力拓展外埠市场空间。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发展连锁经营、直销、专柜、代销、农超对接等多种形式流通业态;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采取团队营销、旅游推销、订单销售、网络直销等多种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政府鼓励、企业参与的办法,加快建设本地干鲜茶叶交易中心,构建市内茶叶交易市场网络,为企业产品营销提供助力。三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走出去”与“请进来”,开展品牌、市场宣传和运作。积极举办高层次茶业高峰论坛、茶文化节、茶叶开园节、茶叶品鉴会、休闲茶旅活动等,扩大日照绿茶对外知名度;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有影响的茶博会、茶展会、评茶会等各种茶事活动,开展品牌宣传和茶叶展览、展销活动。采取跨界合作等多种运作模式,与媒体、旅游等行业合作,推进品牌运作;在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开展岚山茶叶系列宣传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茶叶品牌宣传搭建平台。   

(六)整合资源优势,推进茶叶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扶持茶叶生态建设。以茶叶生态示范园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绿色食品认证的基本要求,通过山、水、林、园、路等综合配套,按照“绿色、生态、环保”要求建设集茶叶生产、生态保护、景观欣赏、住宿餐饮和茶叶体验为一体的茶叶生态园区。二是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条。在做好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主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茶叶外围产业的开发和建设,特别是在茶叶精深加工、茶叶副产品开发、茶产业配套上实现创新发展,茶叶市场流通和电子商务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主推茶叶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有效整合茶叶旅游资源。挖掘整理茶文化历史、典故,收集整理和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诗、茶联及茶文化节目,弘扬岚山茶文化,丰富茶叶内涵;开发一批茶文化观光茶园,在发展一批集采、制、品、购为一体的茶园体验观光旅游同时,将岚山历史典故、传说和茶文化知识结合,让游客领略岚山茶深厚的文化底蕴。

(七)加强科技建设,为茶叶优质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一是通过建立完善科技园区建设为茶叶产业提供科技带动力。采取科技部门牵头,多部门合作方式,建立健全科技园配套设施,完善茶树良种选育基地、茶树病虫害测报和实验基地、茶叶加工技术改良、茶叶检验检测中心、茶叶产品研发基地和茶叶生态旅游产业试验基地建设。通过科技园区重点组织开展茶树适生良种选育、繁育及试验示范,名优茶加工工艺改良、茶叶生产自动化生产线改进设计,茶叶鲜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茶叶智慧农业(物联网)技术、茶叶生态建园和标准化管理技术等科研技术成果的中试推广,新型经营模式和产学研科研机制的试验推广。二是建立健全茶叶技术推广体系。加强茶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育茶叶科技队伍,充实基层茶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及成长机制,切实培育茶叶生产指导的实用人才队伍。建立完善以业务部门为主体,市指导、区主导、镇主管、村实施的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将技术网络建设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及时对新技术、新成果进行示范推广,重点推广茶树病虫害防控、无性系良种、茶叶种植加工新技术、茶叶产品开发技术等,加快茶叶生产加工技术更新步伐和推广力度。三是加强茶叶产业综合培训。重点加强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聘请省内外专家定期对茶叶企业经营人员、生产加工技术人员进行素质提升统一培训。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开展茶叶生产、加工、营销、茶文化等专业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支持科技型企业建设,集中力量扶持建设几个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茶叶科技示范基地、茶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有效推进茶叶科技整体发展速度和质量。

三、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在下一步茶产业发展工作中,岚山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做大做强茶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品质提升工程、科技兴茶工程、标准引领工程、品牌保护提升工程、产业链培育工程,以基地建设、品牌创建、龙头培育、产业发展为重点,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茶之路,做好茶产品,做强茶品牌,做优茶文化,做大茶产业,着力推进茶叶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争做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