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茶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茶业有机衔接

四川省翠屏区人民政府

2019-05-14 来源: 记者:

  宜宾市翠屏区是中国早茶之乡,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四川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重振川茶雄风、打造千亿茶产业”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全区以环金秋湖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生态早茶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川字号”特色品牌,打造集基地建设、良种繁育、茶叶精深加工、品牌建设、茶文化与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茶产业链融合发展。目前,我区已被评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川省茶业十大特色优势县”“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发展基地区”“全省茶叶出口生产基地”“国家茶叶产业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示范县”。

  全区生态早茶总面积14万亩,茶园投产面积10万亩,2018年茶叶总产量6626吨,实现茶叶农业产值4.22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6亿元。茶产业已成为我区建设环金秋湖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的主导产业,实现茶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茶业有机衔接的重要载体,是我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

一、夯实基层基础,党建引领建设

  一是规范阵地建设。按照《宜宾市翠屏区村级阵地规范化建设应用白皮书》标准,通过统一LOGO图案、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标识标牌、统一实施“6+X”建设标准、统一制作并发放“六簿六册”,构建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综合效益好的村级阵地。二是强化党建引领。围绕发展需要和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全力支持川茶集团创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探索跨区域建立党总支,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优势中,实现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互动双赢。三是典型推广示范。依托环金秋湖党建示范片区域特色,创新推广“三建三带”党建引领脱贫,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脱贫攻坚、城乡联营中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产业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突出主导产业,特色高效发展

  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全茶产业链、三产融合、引领四川、全国一流”的建设目标,将北域环金秋湖生态早茶基地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布局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茶旅融合和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示范带动全区茶产业做大做强。二是高标准建设。加大茶叶基地提质增效、改种换植和查漏补缺,集中连片建设,做到茶叶基地种植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到2022年茶园面积达1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62%。三是高强度投入。大力吸引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全面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确保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川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园区金秋大道等项目顺利推进。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专项投入资金1.2亿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8.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10亿元。

三、强化业态培育,融合提质增效

  一是盘活林地资源,发展茶林生态套种。加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管理,推广以“茶—林—畜—沼”为主要模式的生态循环农业,茶叶地套种油茶、油樟、沉香、蘑菇等经济林品种,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羊等立体生态养殖业。目前全区林下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现林下经济产值6亿元。二是激活生态品质,发展绿色名牌。大力推进从茶叶基地建设、品种、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建立了“从茶园到茶杯”26个关键环节的全程质量可追溯体系。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天府龙芽”川茶大区域品牌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天府龙芽“世界名茶”殊荣。三是用活茶园优势,发展休闲旅游。充分发挥10万亩生态早茶茶园优势,将茶叶种植与茶园景观建设、采茶制茶体验、标准化加工与展示、茶艺表演与休闲等结合,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建成茶香康养小镇3个、茶旅休闲观光示范园15个,建设生态早茶基地乡村旅游环线45公里,打造生态早茶骑行游等精品旅游线路3条,2018年实现旅游收入23.6亿元。

四、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科技支撑

  一是加强自主创新。依托川茶集团“一站两院两中心”科技创新平台(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川茶产业商学院、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茶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支持川茶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和发展,建成了四川省茶叶栽培与制备工程实验室、园区技术研发与技能培训中心,成为四川省茶业科技创新领跑者。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深化与四川茶叶研究所、川农大等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关系,示范推广茶园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茶园机械化修剪和采摘技术8万亩,茶园机剪机修率达72%,研发全国首套低山茶园云雾灌溉系统,建成低山云雾智能灌溉核心示范基地4个,示范面积5600亩,实现“低山也能产好茶”。三是推进茶叶加工技术集成与再创新。川茶集团等茶叶企业建成国内领先的现代化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开发了天府龙芽六大茶类、优黑优红、超微茶粉、茶食品等新型茶品和衍生品。大力推动联合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26项,国家授权专利53项,“乌蒙早”等4个新茶树品种顺利通过省级茶树新品种审定。

五、注重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发展

  一是深化农村改革。在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入股联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政资金股权量化等改革试点,大力引进工商资本,盘活农村资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打造北域农村产权改革示范区。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茶产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区培育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4家)、家庭农场152家。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创新党建引领“三建三带”“四方合作”“四转模式”“入股返利”“订单合作”“托管保底”“二定一返三包”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模式,茶农不仅从销售鲜叶中获得收益,还分享初制加工环节利润和二次返利。川茶集团、茗缘专业合作社合资建设茶叶初制加工厂,对社员自筹资金股本按年利率12%给予固定回报,按交售鲜叶产值的1%给予二次返利,2018年实现人均增收近1000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四川省委、省政府打造“千亿茶产业”的战略部署,依托规模化茶叶景观基地,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不断渗透运用,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茶叶休闲旅游、茶叶现代营销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旅、农工、农商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成“农业产业化、农村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四化联动”示范样板和丘陵山区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的典型。到2020年,建成15万亩生态早茶基地,农业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其中茶叶年产综合产值达8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33元以上。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力推茶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茶业有机衔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