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现代化茶业发展之路

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05-14 来源: 记者:

  在现代小农大国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让传统茶产业走向现代化,在强国富民奔小康的征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南川区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南川地处巴渝之南,与黔北接壤,素有“渝黔喉襟、巴渝险要、渝湘要冲”之称。幅员面积2602平方公里,人口70余万,平均海拔750~900米。南川宜茶条件优越,茶树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南川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名茶之乡,重庆市茶产业三个综合区之一,现有标准茶园10.05万亩,其中优质高产茶园6.5万亩,茶叶企业12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80多个,家庭农场1200多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6个,区级龙头企业6个,茶产业重点镇12个,茶叶专业村45个,茶产业综合效益30亿元。“南川金佛玉翠茶”、“南川大树茶”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南川大树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佛玉翠”茶连年获重庆市“十大”名茶称号。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依托悠久产茶历史 发展现代茶产业

  南川区境内有著名的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金佛山麓,生长有大量野生大茶树,树龄最大的一株达1400多年,与银杉、银杏、方竹、杜鹃合称金佛山“五绝”。《茶经·茶之源》著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迺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佐证了南川是茶树发源地之一。自唐代以来,南川就产饼茶,其制作技术精细,饮用方法讲究,被列为贡茶,为涪州名茶之首。据五代十国毛文锡《茶谱》记载:“涪州出三般茶,宾化(今南川)最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的“峨嵋牌”红碎茶,在第25届瑞士日内瓦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金质奖,其拥有“浓、强、鲜、香”的品质特征,南川红碎茶风靡世界,成为茶叶市场的香饽饽。

  随着广大茶叶工作者不断的研制和开发,南川区创新名茶“金佛玉翠”得以问世,以一芽一叶原料精制加工而成,其外形紧直,披毫;内质汤色绿而亮,清香高长,滋味鲜浓醇厚,叶底嫩匀亮,成为重庆名优绿茶的杰出代表。自1994年在重庆市第一届“三峡杯”名优茶评审中获优质名茶奖至今,已夺得“中茶杯”、“三峡杯”、“国饮杯”等国际、国内大奖40多项,自2008年,连续四届蝉联重庆市“十大”名茶。南川茶叶产业发展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品牌引领、科技支撑、新型营销为重心,以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为重要载体,以金佛山古树茶保护与开发为依托,坚持市场化运作,扩大基地规模,强化精深加工,推进“茶旅融合”,全面推行品牌营销战略。以“金佛玉翠”、“金佛山古树茶”两大品牌建设为基础,恢复“重庆沱茶”、“南川红碎茶”生产加工,加快推进国家茶叶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和重庆市茶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全区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金佛山大树茶基地达到1万亩,茶叶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茶叶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

(二)保护稀缺茶树资源 多茶类齐头并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茶学界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金佛山野生大树茶的研究,相继在金佛山发现了两千余株野生大树茶。其中,在金佛山南坡发现的最大的一株野生大树茶,树径达73厘米,高7.5米,树龄达1000多年。现初步查明,金佛山大树茶按发芽情况分早、中、晚三大类十八个品系,是茶树资源的宝贵基因库。

  金佛山大树茶作为我区特有地方茶树品种资源,珍稀而独特,保护性开发金佛山大树茶是摆在南川茶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已发展金佛山大树茶基地8000多亩,建有金山湖古树茶体验加工所约3000平方米,创建了“金山红”、“金佛山古乔红”、“南川大树茶”等品牌。

  为了推动大树茶产业的发展,我区加强了与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的技术合作,开展了金佛山大树茶生产及适制性研究,为古树工夫红茶、古树绿茶生产工艺研究,制订完成了“南川大树茶生产技术规范”、“南川大树茶加工技术规范”、“南川大树茶加工技术规范”、“南川野生大树茶扦插繁育技术”三套技术规范,目前正进行重庆市级地方标准核准发布中。

  成立了重庆古树茶研究院,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教授任院长,主要开展茶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古茶园改造与茶文化复兴研究,中华茶故乡历史文化研究,茶产品开发与新型茶产业拓展研究。通过产学研的强力合作,紧紧围绕金佛山大树茶产业发展,开展配套技术研究,并形成与金佛山大树茶的生长、栽培、管理、加工相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做好外地名特新品种的引进、品比、筛选以及金佛山大树茶繁育等技术储备工作,力争在“十三五”期间研究选育2~3个优秀品种(或单株),加强了科技队伍建设,开展大树茶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的标准化意识,为大树茶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并以此为推动,促进我区茶产业做大做强,向现代茶产业发展,使“南川大树茶”这个重庆茶叶三大品牌的金字招牌越发熠熠生辉。

(三)强化利益联结  助力脱贫攻坚

  小茶叶有“大作为”,一片树叶的故事,不断在祖国大地上传诵,为精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区有40个贫困村、20个滞后贫困村,贫困户1.28万户,贫困人口4.25万人。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期,产业扶贫才能达到长远性的脱贫。我区采用土地入股、配股分红、务工以及充分吸纳小农户茶农、家庭农场进入村联合社或者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将茶叶产业培育成巩固精准脱贫成果的朝阳产业,在精准脱贫攻坚战略中,充分发挥小茶叶有大作为的产业带动作用。

  鼓励或引进企业、合作社、业主到贫困村或滞后贫困村发展茶叶产业,以产业振兴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项目安排以贫困村或滞后贫困村项目安排为优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项目落地哪个乡镇,除均要求业主对项目资金实行配股分红外,在整个产业发展中,要求业主在规划产业时,尽量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地方,鼓励茶叶企业、合作社有针对性地开展茶叶种植、加工、营销技能培训,为其发展家庭种植提供技术保障,并在企业招收员工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有茶园种植意向的农户,要求企业提供种植技术服务,并确保茶叶的收购。企业、合作社在茶叶经营利润中提取20%的扶贫基金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同时对产业发展好的贫困农户给予5%的销售收入奖励,鼓励贫困农户积极参与茶叶产业发展。

(四)强化政策引导 加大资金支持

  茶产业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但同时又是强国富民的长效产业,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我区积极争取中央、市级产业发展资金对茶叶产业的投入,整合区级部门资金,特别是加强农业、农综(包括土壤整治、水土保持等)、林业、水务、交通等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城市资本投资茶叶产业化建设,加强农担公司与茶叶企业工作对接,为茶叶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区政府出台了《南川区2018年茶叶产业发展方案的通知》,落实了茶叶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即“对区内新建茶园的补助标准确定为每亩3000元,其中市级农业发展资金解决2400元(50%用于配股分红),区级产业发展资金解决600元;低产茶园改造补助标准每亩500元(区级产业发展资金解决)。以上补助中,关于区级产业发展资金补助部分主要用于生产管护,均在该项目验收合格后逐年拨付。 每年整合农业、交通、水务、林业、国土等部门涉农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加工设备设施以及茶叶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促进小规模、小农户茶叶生产向现代茶业发展。

(五)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增添产业活力

  茶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品牌建设、茶文化开发与推广等全产业链完整,但小规模、小农户现象比较突出,在统筹兼顾、加强扶持、尊重意愿、分类促进的原则基础上,加快促进小农户茶叶生产和现代茶业发展有机衔接。

  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建立产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特别是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了1500个家庭农场、38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0家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村为单位组建村联合社395个,充分吸纳小农户茶叶生产者、家庭农场为村联合体成员,采取多形式经营主体发展模式,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农村“三变”试点改革和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成果的推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

(六)促进茶旅融合 延伸产业链条

  坚持以旅兴茶、以茶促旅,充分挖掘南川茶文化,充分利用金佛山世界自然遗产和5A景区的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茶旅游、茶观光、茶休闲业,以金佛山东坡、南坡、西坡沿线及神龙峡沿线的宜茶区域,重点规划布局建设以茶产业与茶旅游相融合的景观茶园;打造茶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茶艺庄园;推广茶家乐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建设一批以星级农家乐为载体,在农家乐周边配套建设规模在50~200亩的中小茶园,现场炒制、现场销售,拉动旅游消费。在紧靠金佛山核心景区规划建成茶文化展示中心,鼓励开展茶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围绕德隆镇茶树村,结合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努力创建 4A 景区。每年举办茶艺文化节,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与佛文化、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旅游“后备箱计划”,推动茶艺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衔接转化。

  走茶旅融合发展路子,助推茶产业上新台阶。借助三产融合试点项目的实施,强力推进我区茶旅融合发展。2018年,在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香炉园茶叶专业合作社、能健茶业有限公司、手把式农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投入资金兴建观光景点,结合茶文化的建设,打造休闲观光体验式茶园。今年我区拟继续加大茶旅融合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浙商新业集团巴渝茶文化博览园和金佛山古树茶体验园建设,做长茶产业链条,做大茶产业经济。

(七)开展绿色创建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利用2018年承担部级茶园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创建的契机,在全区范围内所有茶叶基地,全覆盖推行茶叶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优化品种结构,全面推广测土配方及营养诊断,开展绿色防控全覆盖和有机肥替代,实现化肥农药“双减”和统防统治;推行茶产品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规范加工生产企业增强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意识,提高清洁化、标准化生产技能,加快推进清洁化加工项目的建设,制订茶叶全程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茶园深耕、修剪、施肥等绿色高产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开展茶叶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重点开展茶叶全程机械化、绿色防控等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茶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八)加强技术培训 强化技术支撑

  充分发挥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重庆市茶叶产业创新团队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食品科学院的联系与对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紧紧围绕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和农业产业扶贫对象等开展茶叶产业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2万人次以上。强力开展我区茶叶产业品质提升培训计划工程,通过茶叶技术培训,增加茶叶知识,提高茶叶认识,进一步提振茶产业发展信心,增强茶产业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走现代化茶业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