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工程 大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省紫阳县人民政府

2019-05-14 来源: 记者:

  紫阳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汉江上游,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修行悟道而得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紫阳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川陕革命老区“四区叠加”的核心区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紫阳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精准脱贫的根本之策,立足县情实际和资源优势,聚力发展富硒茶产业,为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紫阳是目前被专家认定为全国面积最大、地层最厚、最宜生物吸收和开发利用的天然优质富硒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十大富硒之乡、全国产茶重点县,被誉为“世界硒源•富硒茶乡”,是生长富硒茶的绝佳之地,属于中国最古老的北缘茶区。紫阳茶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种茶,始于商周,兴于盛唐,是中国最早的贡茶产地,被誉为陕西茶叶的根和魂。自西周开国初到中唐,再到晚清,皆有纳贡任务,在清代成为全国十大名茶。天然富硒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赋予紫阳茶“绿色、有机、富硒”的独特品质。1989年,紫阳茶在北京通过国家营养界、科学界、医学界的鉴定,成为世界首个具有保健功效的优质富硒绿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的夫人、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三次为紫阳富硒茶题词,高度评价“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亲笔为紫阳富硒茶题词:“健康佳品,驰誉神州”。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品尝过紫阳富硒茶后,忘情地写下“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的佳句。

  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开发富硒紫阳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秉承“做中国好茶,做健康的茶”的理念,带着振兴和繁荣中国茶产业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地打造全国最优质的富硒茶,致力向广大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放心的茶叶产品。截至2018年,全县茶园面积达23万亩,覆盖17个镇140多个村。培育大小茶厂300余家,开发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调味茶等茶类40多个品种。2018年,全县产茶7110吨,实现年综合产值43.4亿元。“紫阳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从2015年的19.67亿元攀升至2017年的62.22亿元。茶产业已经成为紫阳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兴县富民的第一产业。

  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紫阳县从2017年开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八大创新工程”,着力推动全县茶叶基地规模化、生产绿色化、加工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多元化、产业一体化,促进了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一是实施生态基地建管提升工程。创新茶园建设标准,按照提纯、复壮、扩繁的发展思路,加快紫阳种优良株系选育扩繁,加大“紫阳种”茶树良种无性繁育。大力推广在紫阳种基础上繁育而成优良单株品种“陕茶一号”,进一步改善园相、提升单产。按照有机茶园标准,建设了一批路网、水电、排灌、绿色防控等设施配套的精品示范茶园和生态景观茶园,目前已建成茶业园区35个,其中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14个。创新茶园管理模式,组织专业技术服务队,通过基地托管、绿色统防统治,实施茶园标准化管理。推进物联网、可视可溯管理体系建设,目前已有50余家茶企进入到县上质量溯源系统。

  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壮工程。制定出台了《紫阳县茶产业“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鼓励引导县内茶叶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小茶厂、茶叶家庭农场、一般茶叶种植户加强合作,各扬所长、各取所需,形成链条完整、功能齐全、要素聚集的产业化联盟,实现抱团发展。制定出台《紫阳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发展扶持办法》《紫阳县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产业精准扶贫实施办法(试行)》,鼓励茶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引导支持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化茶园,创建茶叶园区、茶庄园,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升服务功能、带动群众增收。支持创建公用品牌下的企业知名品牌,塑造品牌核心价值。目前,和平茶厂、闽秦茶业、科宏茶业、天赐茶业等企业产品获得陕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其中和平茶厂2017获得“陕建杯”三秦质量之光“质量标杆企业”、2018年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

  三是实施市场主体科研创新工程。鼓励引导企业引进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绿茶、红茶加工质量,丰富产品内容。加快定型青茶、黑茶、白茶加工工艺并通过成果鉴定和规模化生产,加大对夏秋茶的利用;依据产品功能和品质特性,细分产品类别,推行分级包装,全面提升了茶叶包装设计制作的系列化、特色化、精致化水平;依托省地质调研院对我县富硒资源进行详查,加快茶叶、茶园土壤含硒量普查、绘制紫阳富硒茶、含硒茶生产区域图,明确富硒茶、含硒茶产地,为紫阳富硒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接合作,取得积极成果:2017年,该所在紫阳挂牌成立了安康市首个专家工作机构——“市科技创新茶叶专家工作站”,并借此平台开发上市了具有明显差异化特点的紫阳富硒茶新品——“硒香茶”,帮助紫阳茶企实现质效双提升。2018年,该所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落地紫阳实施。

  四是实施标准质量管控提升工程。修订了“紫阳富硒茶”标准,制定了“紫阳茶”标准,指导企业制定新产品内控标准,其中《金钱橘茶(调味茶)》企业标准填补省内此项标准空白,茶叶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制定出台了《紫阳县茶产业全域绿色发展实施意见(试行)》,着力推进茶叶绿色种植、清洁加工、绿色包装运销等,全面打造全域绿色茶叶产业。和平茶厂、紫阳春茶业、关南春茶业等企业开展了有机产品认证;闽秦茶业、科宏茶业、康硒天茗茶业等茶企开展了绿色认证,向阳茶厂、焕茗茶叶、皇茶园、秦巴紫硒等茶企开展了无公害认证,制定出台紫阳县富硒茶产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每年开展至少180批次的抽检。强化茶叶市场管理,坚持不懈打假维权,每年春茶生产期间都会组织跨区域打假,最大限度保护县内茶企、茶农和广大消费者利益。建立了茶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实现对产品产销的全程管控,计划2019年底全县茶企实现基地、车间可视溯源全覆盖。

  五是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加强本地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自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茶产业万人技能培训工程”培训茶农3万人次,举办职业茶农培训专班26期,培育职业茶农2000余人,为全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恢复了紫阳县茶叶研究所,落实了7个编制,提升了茶叶研究所建设水平。2018年下半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将紫阳列为“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科技扶贫示范县,并由中国茶叶研究所牵头包帮扶持。紫阳县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务实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地方人才培养,推进院地协同创新。邀请中茶所专家到紫阳举办讲座培训,遴选人员到中茶所参加专班培训学习,龙头茶企多次派技术人员到中茶所、茶叶学会参加茶叶技术研修班、茶艺师、评茶员培训。同时加强与安徽农大、江西婺源茶校等全国著名茶业高校的合作,选送职业茶农到安徽农大学习红茶制作技术,遴选初高中毕业生到江西婺源茶业学校开设紫阳专班4期110人次。

  六是实施品牌引领与市场拓展工程。实施精品战略,进一步强化紫阳富硒茶品牌培育,持续做好品牌维权保护、品牌价值提升。围绕紫阳富硒茶公用品牌,加快富硒茶及相关产品品类、品牌战略、主题营销的专项品牌规划、策划,实现品牌化发展,使品牌效应充分彰显。积极组织参加杭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北京茶博会、西安丝博会暨西洽会、杨凌农高会等重点节会,大力开展紫阳富硒茶品牌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有效拓展市场销售。通过开展“三年百市百店千点”、紫阳富硒茶“五进”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紫阳富硒茶、喜欢紫阳富硒茶。持续推进紫阳富硒茶全国实体店、网店建设,扩大营销规模,着力打造紫阳富硒茶国际体验店,培育面向国际市场展销平台。打造紫阳富硒茶电商营销平台,加大线上营销宣传,促进线上营销快速发展。

  七是实施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新建了紫阳茶博物馆、打造了硒茶VI视觉识别系统。我们在一些重点集镇恢复重建紫阳老茶馆,发掘和保护紫阳古茶园,培育更多会讲、讲好紫阳茶故事的载体。起草编撰了《于若木与紫阳富硒茶》、《紫阳贡茶文化》、《紫阳茶纪行》等紫阳茶文化系列丛书,创作了《茶山情》《紫阳贡茶的前世今生——清明已煮紫阳茶》等茶歌剧目。大力倡导“和敬廉健”的茶德精神,在县职教中心开设了茶艺班,传承和发扬紫阳茶艺。广泛开展茶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活动,让饮茶健康成为时尚。每年都组织茶艺大赛、斗茶大赛、摄影大赛、书画大赛、质量评比等相关茶事文化活动。注重紫阳传统制茶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实施传承人培养计划,不断扩大传承人队伍,提升传承人影响力,让他们成为紫阳茶的“活字典”。

  八是实施茶旅融合发展工程。我们与浙江颐高集团合作,着力打造焕古硒茶小镇;与正源旅游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积极开发瓦房会馆小镇;引进西安半亩农旅公司,发展“半亩茶园”认领模式,打造融观茶、采茶、制茶、品茶、识茶、购茶于一体的精品景点。规划建设了沿汉江(541国道沿线)和城关镇塘磨子沟村至向阳镇江河村山地生态茶园观光带,引导镇村建设生态茶庄、茶家乐,变生态茶园带为生态观光体验区。以茶业园区为载体,打造融茶、花、果、林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茶园,目前已培育6个产业融合的茶叶产业园区。

  目前,茶叶已经成为紫阳群众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全县12万茶农从事茶叶生产。近年来,紫阳坚持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贫困户镶嵌在茶产业链上增收,探索总结了四种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是贫困户产业项目直补促增收。我县大力引导和鼓励贫困户积极投身到产业建设当中,培养贫困户的自主发展能力。2017年,我县出台了《紫阳县脱贫攻坚到户项目扶持办法》,对贫困户发展茶产业予以扶持,免费向贫困户提供茶苗,按照200元每亩的标准,对达到标准化茶园管护要求的贫困给予奖补,极大激发了贫困户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

  二是“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促增收。由茶叶龙头企业通过流转贫困户茶园建设产业基地,有偿使用贫困户的资源资产、劳动力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焕古庄园公司在焕古镇流转农户300多亩茶园,建设茶叶基地。公司除每年按250元/亩的标准向农户支付流转费外,还免费对贫困户的茶园进行管理,按每斤高于市场价5元以上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鲜叶。同时公司还为贫困户开发了就业岗位,贫困户可进厂或入园务工,日工资100元到120元。

  三是“股权分红+综合收益”促增收。我县自筹扶贫资金,通过县扶贫开发公司注入到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茶叶龙头企业,并按照户均3万元的标准虚拟量化到企业帮带的贫困户头上,企业与农户签订帮带协议,除每年年底除向帮带贫困户发放5%的保底分红外,还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园区务工等途径实现综合增收。紫阳县秦巴山茶业公司自2017年参与该模式以来,仅年终分红一项,就向帮带的117户贫困户发放了29.3万元,带动效果十分明显。我县筹集涉农融合资金16530万元,拨付到17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各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创办或领办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获取收益,或通过股权或债权方式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发展产业获取收益,收益的90%分配兑现到贫困户。目前已投放使用1.038亿元,帮带贫困户9926户。

  四是地理标志商标促增收。2005年,“紫阳富硒茶”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后,我县建立完善了“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规则,对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证明商标、地理标志、省名牌产品等标识实行有偿使用和层级管理,对商标许可使用人严格实行“包装、质量、标准、品牌、宣传”五统一管理,有效提升了“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农户采摘的鲜叶和茶企生产的茶产品销价均高于周边县区和同类产品市场,使茶企、茶农获得更多收益。据统计,当年茶鲜叶收购均价13.5元/斤,2006年达到23.7元/斤,增长75.6%,今年更是高达100多元一斤。2018年,紫阳县关南春茶业公司茶叶均价200元/斤,比同一产区未使用“紫阳富硒茶”商标的企业每斤高出70元。该模式被选入全国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商标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2017年11月,我县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地理标志商标富农助推脱贫攻坚高峰论坛交流经验,全省运用地理标志商标助推精准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下一步,紫阳县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突出科技引领、园区承载和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推进“八大创新”工程,全面巩固“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狠抓茶叶品牌培育,不断健全茶叶质量安全长效机制,壮大富硒茶产业集群,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真正把产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真正将紫阳建设成全国富硒茶产业强县,为如期高质量脱贫摘帽作出积极贡献,为高起点乡村振兴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实施茶产业八大创新工程 大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