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产区村级农技员体系的实践

浙江省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2019-05-14 来源: 记者: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是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和核心产区。2002年9月,为加强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统一管理,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区和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的管理体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受委托管理西湖街道及辖区内农村、社区。根据《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西湖龙井茶按基地保护类别分为西湖龙井茶基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分别由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和西湖区政府负责管理,现有茶园总面积约20000余亩,其中西湖龙井茶基地的一级保护区即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共有茶园面积6800亩。

  对于全国重点产茶区来讲,西湖龙井茶区的技术推广、质量管理等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在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过程中,村级农技员其本身的草根性是任何推广机构所不具备的,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支撑。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从2010年起在产区内实施了村级农技员制度,现将西湖龙井茶区近10年来的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实践情况进行总结,为推进茶区农技推广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西湖龙井茶区农技体系的优势和问题

(一)主要优势 

  西湖龙井茶产业是国内著名农产品,保护好这一品牌是政府应该加强的工作,也存在一些独到的优势:一是西湖风景名胜区所辖区域较小,仅有1个街道,10个产茶村、社,整个农村面积约48平方公里;二是辖区内有国字号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力量;三是产业单一,茶叶是唯一农业产业,在技术学习和推广方面具有专一优势;四是基层有需求,2008、2009年管委会多次调研,村级层面对于设立村级农技员都积极支持;五是政府重视,2010年7月,杭州市政府专题召开会议,并形成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西湖龙井茶群体种种质资源保护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管委会出台了《2010年名胜区西湖龙井茶树病虫害“五统一”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每个村配备1名农技员,同时西湖街道也要配备专职人员(后引入茶学博士1人),各项条件基本具备。

(二)存在的问题 

  2002年管委会成立后,并未像完整的区政府一样配备各个职能部门,农业推广方面也是一样。受限于部门和人员编制,区级层面一直没有农技推广部门和人员,而受委托管理的西湖街道的农技部门虽然有编制,但基本处于“在编不在岗”,没有专职从事农技推广人员。在政府购买服务层面,管委会也曾与相关社会服务机构沟通,终因服务价格太高而财政资金有限未实施。而与此同时,农民在从事西湖龙井茶生产、加工、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方面呈现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无农技人员指导和培训,农药混用、超剂量使用等现象时而发生,西湖龙井茶生产管理方面当时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的主要做法

(一)组建相对固定的村级农技员队伍

  村级农技员确定的同时,针对农资供应问题,在10个村社落实了农资配送点用房前提下,政府实行统一农资(农药)采购。同时开展对茶园分布、品种、农药使用情况及其它信息进行了详细调查,完成基础资料的整理建档工作。组织村级农技员赴临近产茶县参观学习,组织到中茶所系统学习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专家进行集中授课、现场病虫害识别。村级农技员要求初中文化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且一经确定,3年内不允许变化,不允许兼任村干部(农技员如担任村干部后需进行岗位补员),不允许兼职其它非农技推广岗位,专职任村农技员,年满60周岁退休。

(二)规范村级农技员工作职责 

  村级农技员的工作职责由西湖街道予以统一明确,并在各村农资配送点进行张贴公示。主要职责包括:一是指导病虫害防治。在了解本村农户茶园分布的基础上,调查和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农户合理配药,检查监督用药间隔期;在实施整村专业队防治的区域,由农技员统一配药并指导药物喷洒操作。二是茶树病虫害防治期间,由农技员定时、定点向全村农户进行配药(农药由政府统一采购,并予以50%的补贴),做好与农资供应单位的对接,记录农户的用药情况,同时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协助做好农产品质量抽检等工作。三是协助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政府实施茶园水池、道路、喷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过程中,协助做好项目的选点、实施和维护等工作。四是在上级技术部门指导下,开展病虫害样本采集、非化学农药试点、太阳能杀虫灯安置、茶园诱虫板使用以及生物防治等科学实验。五是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做好入户宣传与集中宣传的有效结合,每年每个农技员必须安排不少于1次的茶农技术培训,同时做好接受相关新闻单位的采访等工作。

(三)落实村级农技员定期会商制度 

  形成每月培训加会商的工作机制,以统防统治的技术支持单位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为技术支撑,定期就当时茶树病虫害发生的状况与特点、病虫测报与识别、施药时机与用药品种、农药科学配比与用量、用药后的跟踪查验等问题进行集中研判。尤其在病虫害预测预报方面,为确保病虫害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到村、茶农,建立了定时到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机制,形成了村农技员观测—茶科所专业人员发布—村农技员传达—农户集中防治的预测预报和防治体系。每年集中发布茶树植保信息5-6次,避免了以往由于信息不对称、防治参差不齐而出现的防治盲区和空白点。

(四)强化村级农技员经费保障机制 

  村级农技员由村委会推荐,街道发文认定,日常管理、考核等工作以街道为主,人员经费由管委会、街道予以保障,村级组织也可以给予部分补贴。街道制定《农技员工作考核办法》,村农技员工资除去养老、保险等各项开支外,每月报酬约在2000元左右,并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实行年终考核激励制度。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在茶叶生产、销售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原则上不开会、不部署具体业务工作,紧急事项以电话通知为主或主动上门沟通,保障其生产季节农事活动有序。近10年来,10个村社村级农技员除正常退休、转为村干部外,没有出现辞职或工作岗位不称职的现象。

三、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茶叶生产技术尤其是病虫害防治水平 

  村级农技员每天面对本村茶农,日常沟通较为顺利,农技员通过反复的宣传引导,可以转变茶农错误的农药防治观念,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通过发布病虫害信息,提醒茶农在相对集中区域集中时间段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茶农也更乐于接受绿色防控技术并协助推广,茶园诱虫板从最开始的500亩推广到目前的4000余亩,同时,协助上级部门开展技术推广项目10余个。通过农资定点配送和补贴,并严格控制茶农购药数量和品种,基本杜绝了施用假农药或含隐性成分农药的现象,也杜绝了违禁农药的施用,西湖龙井茶整体农产品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改善了茶园环境 

  通过村农技员的宣传、示范和指导,茶农在使用农药的品种、用量、防治次数上均按规定操作,经过几年的运作,在防治的次数、用药量有了较大的控制。通过抽样调查,在用药次数、用药量上比以往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同时,茶农不再随意丢弃农药包装物,能及时统一集中回收,茶农的环保意识明显提高,茶园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三)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2015年,西湖区农业局印发了《西湖区茶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方案》,正式开展实施茶树植保员(村级农技员)推广制度,其制度设定基本上源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实践,同时得益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大力技术支持。目前,两个西湖龙井茶产区在村级农技员推广方面的效果已经充分显现,得到所在产区茶农、茶村、茶企的一致欢迎。

四、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尚需解决的问题与建议

  尚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经费保障方面尚需长期稳定。村级农技员一般服务本村时间较长,上级财政资金持续稳定的保障机制,是稳定村级农技员推广体系的重要手段。二是村级农技员外出考察学习、接受系统培训、职称评定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三是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尚待提高,受限于工资待遇等问题,目前大多数村级农技员还是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主动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较欠缺。具体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出台村级农技员配套政策 

  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基层农技体系制度改革方面的政策、文件较多,但针对村一级的农技员的相关政策较少,无法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乡镇一级基本有农技推广机构,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村级农技推广队伍也在衰落。但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村镇仍大量存在,产业振兴需要智力支持,需要将论文写在大地上,而对村级农技员的身份认可、工资报酬、工作职责的明确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重点保障村级农技员的工资报酬,统一给予养老、保险等相关费用的缴纳。可以按照当地收入水平,以财政资金保障为主,村级补贴为辅的方式予以解决,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固定村级农技员岗位,并安排一些支农资金专项用于村级农技员薪酬保障。村级农技员的日常管理应以乡镇为主,县级部门进行统筹指导,并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管理和考核办法,在相关先进评比过程中给予一定比例倾斜。

(二)确保村级农技员的专职和稳定 

  村级农技员的主要职责还是服务本村农业生产工作,因村干部日常事务较多,精力有限,不建议由村干部兼职或者其他人员兼职,必须保持其专职特性,突出其公益性特点。农业技术的系统掌握、农技员的培训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村级农技员队伍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建议村级农技员的服务期限不少于3—5年,这样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升。同时,应减少其承担上级科研推广项目的工作量,农业推广项目的申报管理、经费使用都较为严格,且目前的项目经费使用基本上不允许列支人员开支,建议在实施重大农业推广项目的过程中,以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为主,村级农技员为辅的方式实行,村级农技员可在本村范围内重点推广已成功的农技项目。

(三)实施村级农技员知识提升工程 

  村级农技员的来源一般是本村农民,虽然可以在选用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如学历、年龄的要求,但毕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农业专业知识,要在生产实践中有效开展指导,其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须得到提高,实现知识化、专业化。建议通过多渠道对村级农技员开展系统的知识提升培训,每年应安排一定时间参加系统脱产培训,在农民素质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过程中针对村级农技员培训专题开班。拓宽村级农技员视野,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可以组织外地考察、参观和交流活动。推动村级农技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新公布的140个国家职业资格中还保留动植物疫病防治人员、农业生产服务人员等与茶叶技术推广密切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应鼓励村级农技员去获得相关证书。同时应落实和完善农村农技员职称评审工作,简化申报程序、把握评审条件、制定适合农村具体情况的评定标准,综合评价个人业绩,特别是农技推广效果、带动作用、村民的认可度等方面。

(四)拓展村级农技员队伍的来源 

  在一些农业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土地流转较为集中的区域,可以探索将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示范性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技人员纳入村级农技员体系进行管理,拓展村级农技员队伍的来源和组成,使其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各类主体为对象服务的同时,也能参加系统的培训、考核、职称评定等,提升整体农业产业化技术水平。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西湖龙井茶”产区村级农技员体系的实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