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理念 推动健康发展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业局

2019-05-14 来源: 记者:

一、武夷山市基本情况

  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东连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临光泽县,北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地处中亚热带,具有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等气候特点。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撤县建市,是“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起点,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兴旅游城市。全市总面积2813平方公里,辖4个乡、3个镇、3个街道、4个农(茶)场,115个行政村,总人口24.1万。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23处、全国第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类航空口岸、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先后获评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双拥模范市、国家首批生态旅游示范区、中华十大名山、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是最受海内外游客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情况

  武夷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工作,把茶产业列入重要经济产业。2005年以来,6次专门出台政策文件扶持茶产业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做大做强茶产业。着重在品质管理、品牌创建、产品营销、品牌保护上下功夫,有效地提高了本市茶叶品质,提升了茶业品牌影响力和茶叶市场占有率,促进了茶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茶业已成为本市农民增收、增效的支柱产业之一。

  武夷山市作为全国著名的产茶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中国著名的茶乡,是17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万里茶道”的起点城市,相继被评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产茶县、全国三绿工程示范县、全国绿色原料(茶叶)标准基地示范县等称号。至目前,全市共有茶山面积14.8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4.8万亩,已挖掘记录茶树品种280种,科技保护可用品种70多个,其中以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为重点。全市14个乡(镇)、街道、农茶场均有种植茶叶,种茶区域遍及96个行政村,涉茶人数已达8万余人,占全市人口34%。全市有注册茶企业4560家,规模茶企38家,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企业718家,市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15家,茶叶合作社129家。2018年,干毛茶总产量19200吨,茶叶产值21.42亿元,涉茶产值80亿元。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岩茶”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制作技艺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武夷山大红袍”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正山小种”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2017年,“武夷山大红袍”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武夷岩茶品牌价值627.13亿元,分别位居全国茶类第一名和第二名。2017年5月,农业部在杭州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武夷岩茶被评为“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2018年,武夷岩茶品牌价值693.1亿元,位居全国茶类第二位。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在武夷山召开,武夷山市荣获“2018中国茶旅融合竞争力全国十强县(市)”、“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等称号,

三、主要工作亮点

  1.突出“精细化”,坚持质量兴茶,努力实现武夷茶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管控。严控茶园面积。2008年开始,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就十分重视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全国率先制订了一系列管控规范性文件,严控茶山开垦行为。2013年起,全面禁止开垦茶山。今年以来,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实施为契机,开展“退茶还林”“生态修复”专项行动,构建“严防控、重查处、强保障”的长效管控格局,制定实施“三强化、三建立、三实行、一推动”等10项长效管控措施,有力打击毁林种茶行为,全市累计拔除茶山2.31万亩,山场复绿1.33万亩,全力保护好产业发展的绿色屏障。严控茶园用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绿色发展工作要求,积极创建化肥减量增效、农药使用零增长示范县,自加压力,提升标准,深入实施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施用有机肥为主要技术措施的“无药无肥”茶园示范工程。与省级院校合作,建立茶产业研究院,邀请全国知名茶业专家学者组成顾问团和学术委员会。积极引导茶企(农)科学管护茶园,大力推广茶园“无化学农药无化肥”管理,全面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化学农药。实行违规使用农药的有奖举报制度,推进茶叶主体严格自律、相互监督。严格茶园标准,整合现代茶业生产项目优惠政策,扶持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有机茶基地,大力推广茶园植树、梯壁种草、套种绿肥、生物防控等技术,加强茶园水土保持,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自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现代茶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29亿元,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10万亩。严格市场监管,开展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切实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规范“武夷山大红袍”驰名商标、“正山小种”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标志保护产品使用管理,开展茶叶市场专项综合整顿活动,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取消在项目扶持、资金补助、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补助,并在电视、报纸、网络等传媒平台予以曝光。

  2.突出“大众化”,坚持市场导向,努力让武夷茶成为大众理性消费的首选茶。强化市场意识。严格遵循武夷岩茶国家标准,大力发展有机茶、绿色茶食品,积极鼓励支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武夷岩茶品质。鼓励企业开发适合不同群体消费的高、中、低端茶叶产品,坚持以质定价,大力推广中端优质茶,规范打造高端精品茶,带动发展低端平价茶,加大“认标购茶”等宣传推广,加强对茶叶理性消费宣传,遏制炒作“天价茶”,引导消费者理性购买茶叶。强化品牌意识,结合创建“武夷岩茶全国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全国武夷山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实施武夷绿色品牌发展战略,出台《“武夷山大红袍”中国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暂行管理办法》,规范中国驰名商标和证明商标标识的发放和使用。积极引导茶企茶农提高品牌意识,鼓励茶企开展自主品牌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有茶业中国驰名商标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著名商标51个,省级名牌产品9个,省级著名商标51个、知名商标167个。强化营销意识。在全国大中城市及主销区陆续建立40多个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茶业同业公会地区分会,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福州、厦门、济南等地建立销售网点5000余家,有效提高武夷茶的市场占有率。持续开展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主题大型的茶旅营销推广活动,将茶歌舞、茶艺表演、茶叶展销、涉茶项目引进和推广等作为开拓武夷茶市场营销的有力抓手,全面展示武夷茶品牌形象。2017年首创并连续举办两届“互联网+武夷斗茶”以来,品牌影响力迅速扩大,共在全国260个分赛场进行武夷茶宣传推广活动,影响力达至境外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地;2017年,全球首个海外“武夷茶馆”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2018年,在天猫、京东开设首家茶叶区域公共品牌“武夷山大红袍官方旗舰店”

  3.突出“共享化”,坚持产业融合,努力推动武夷茶产业纵深发展。加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开发,充分发挥武夷山双世遗旅游品牌及“大红袍”茶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优势,打响武夷山茶旅品牌。开发茶文化旅游,推出茶园生态游、茶乡体验游、茶保健旅游、茶事修学游等茶文化旅游线路,重点培育一批以采茶、制茶、品茶为内容的旅游体验项目,不断丰富茶叶生产、茶艺表演、茶文化交流等旅游活动。重点扶持香江茗苑、海丝茶业文创园等一批集茶叶加工、旅游观光、品牌文化宣传为一体的工业旅游项目。重点推进投资150亿元的茶旅小镇建设,加快国家级茶叶质量检验中心、会展中心、茶叶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茶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开发,充分发挥武夷岩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多样化催生文创产品、文化体验产品和旅游伴手礼商品。深度挖掘武夷茶文化的深厚内涵,策划开发中华武夷茶博园、“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等具有区域竞争力、唯一性和独特性的茶文化旅游体验项目。加强茶产业与科研产业结合开发,积极与科研院校、茶企合作,做好茶叶品种的科研、保护与利用,鼓励茶企业研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先后开发出茶饮料、茶食品、茶枕、茶垫等茶系列产品。2015年12月,在全国率先推进并顺利完成“武夷岩茶品质安全评价研究”的科研项目,通过分子标记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以有效鉴别武夷岩茶不同的品种。全市成立10多家茶科研机构,涉茶发明专利数 26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外观专利330多项。加强茶产业与教育产业结合开发,在传承技艺与传承文化上下功夫,在弘扬茶文化与弘扬朱子文化上下功夫,专业化打造武夷山作为茶文化和国学的研学基地。着力完善茶叶专家人才库,逐步建立审评型、生产加工型、文化型、管理型专家子库,注重茶叶生产技艺传承人、工艺大师等专业人才队伍的管理、传承和培养。

  4.突出“品位化”,坚持互推并进,努力抢占武夷茶文化制高点。注重弘扬中国茶道、中华茶礼的“和合”精神,注重阐释理学思想与茶文化的内在关系,阐释武夷茶文化的“和合”精神,使武夷茶与“和合”精神相映成辉。发挥武夷山“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效益,争取国家级茶业文化协会支持,吸引国内茶业界大咖、专家定期到武夷山开展茶文化交流活动,全面抢占茶文化制高点,着力将武夷山打造成茶文化朝圣之地、世界茶文化交流中心。注重茶文化品牌保护。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修订和完善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管理办法,规范传承人评选、管理等规定。充分挖掘“茶百戏”等茶叶民间技艺。完善茶叶技艺申报办法,对符合条件的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及时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并积极推荐上一级保护。不断挖掘丰富茶艺、茶歌舞、茶事祭茶活动、茶文化交流等文化形式,谋划打造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将茶文化的传播与茶产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在茶文化输出上下功夫,形成有像、有声、有文、有字的文化产品,不断提升茶叶的文化品位。

  5.突出“国际化”,坚持与时俱进,努力扩大武夷茶在业界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国致力实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对茶行业而言,正是振兴中国茶产业、复兴中华茶文化的大好时机,是建设中国茶业强国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是中国茶和茶文化打造全球平台的强大推动力。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万里茶道”起点城市的优势,紧扣“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茶旅文化交流与合作,大力帮助扶持我市茶叶生产企业开展出口自营业务,支持以正山小种红茶为代表的武夷茶进军国际市场,扩大武夷山影响力。从2008年起,相继承办十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近年来,我们还举办第三届万里茶道沿线城市市长峰会、第14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中国茶文化与茶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中国茶旅特色小镇高峰论坛、国际无我茶会、国际禅茶文化节等,邀请国内国际茶业界、文化界、佛教界专家学者参会,共商茶业发展大计,不断提升武夷山茶产业国际影响力。2019年,还将举办中国技能大赛中的首届全国评茶员大赛总决赛及第四届茶艺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用全国性的赛事,增进武夷山关于茶的研学、科技、论坛等各项活动的氛围,切实提高武夷茶在茶业界的话语权,让武夷茶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坚持绿色理念 推动健康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