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茶乡看浉河
——从浉河区茶产业发展看如何做大做优做强特色农业

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

2019-05-14 来源: 记者:

  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因一条穿城而过的美丽浉河而得名,享有“豫南明珠”之美誉,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是新派红茶“信阳红”的发源地,属我国绿茶最北核心产区。浉河区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

  茶产业作为浉河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浉河区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共建美丽浉河、共创美好生活、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革命老区、信阳毛尖、生态环境”三大品牌战略,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茶叶品质持续提升,广大茶农持续受益,茶乡知名度持续攀高,有效推动了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发展。“信阳毛尖”、“信阳红”已经成为浉河区最靓丽的名片,茶产业也成为向外界展示浉河区形象和推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产业。

一、浉河区茶产业发展主要成效

(一)推动多元化生产,茶产业效益稳步提高

  全区茶产业突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发展、茶旅融合新模式,持续推进产业扶贫,促进了茶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全区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绿茶、红茶继续主导生产,青茶、白茶、黑茶等茶类生产势头强劲。茶叶总产量达3.8万吨,涉茶综合产值70亿元,绿茶产值54.75亿元,红、青、白、黑茶产值15.25亿元,全区涉茶从业人员30万人。产业链条涵盖茶机械、茶包装、茶用水、茶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多个行业。

(二)加快组织化进程,小农户与大产业有机衔接

  以经营主体带农户。开展专业合作社提质增量行动,推进“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多种利益联结,支持分散茶农向企业、大户集中,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224家,两潭茶叶合作社被评为“中国茶叶十大专业合作社”,浉河港联农茶叶专业合作社入选“中华供销总社全国示范社”。完善政策机制引农户。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民茶产业培训学校,启动了浉河区史无前例的“十万茶农大培训活动”,累计培训茶产业实用人才13万余人,其中茶叶种植能手2万人,营销经纪人0.5万人,制茶师、茶艺师0.5万人,熟练采茶工10万余人。将特色产业技术送到了每一家、每一户,带动了全区30万农民从事茶产业致富奔小康。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茶产业,实现了区以茶名,民以茶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借助阿里巴巴、毛尖茶网等电商平台,将信阳毛尖、信阳红带到全国各地,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三)增加消费者信赖,品牌建设成效突出

  以创建国家级出口名优茶质量安全示范区为载体,开展“三品一标”应用。鼓励茶企业打造企业品牌,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商标注册、SC认证工作,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提升市场知名度,增强竞争力。“龙谭”、“文新”、“广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两潭”、“贤峰”等15个品牌被河南省工商局认定为省级著名商标。积极实施多层次、多角度品牌推广,“文新”信阳毛尖走上央视七套广告,“龙潭”、“文新”品牌在国内知名茶刊物进行广告宣传。鼓励支持茶企走出去,浉河粒粒茶叶公司在广西设置花茶生产加工基地,同时引进有实力茶企落户浉河,福建小白茶到浉河投资建厂。开发白茶生产,加大出口力度。浉河区发扬茶叶公司出口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红茶13.5吨,出口额价值人民币648万元。中豫华都生产眉茶出口肯尼亚,有力提高了信阳毛尖的知名度和品牌的影响力。2018年4月,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信阳毛尖品牌价值63.52亿元,再次荣居全国第二位。自2009年以来,我区连续9年被中国茶业流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2018年跻身“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十强县”,极大提高了浉河茶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四)努力创新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调整茶产品结构,研发生产了信阳红、丹桂信阳红、信阳观音、白茶、黑砖茶、蜂蜜凉茶等茶产品。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兴建十大茶坊、茶博物馆、茶叶标准化初制加工厂,着力打造百公里茶园旅游观光带,形成茶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采茶、品茶、吃茶、用茶、购茶。引导农民从单纯茶叶采摘、加工转向茶叶观赏休闲、旅游服务,带动茶农扩大就业。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信阳师院生命科学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监控、培训、服务,在10多家茶企业建立高校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发茶机械化、茶包装、茶用具、茶基水等茶行业配套产业,逐渐形成全链条、全循环趋势。

(五)坚持绿色理念,质量监管不断加强

  坚持农产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组织领导、质量监测、投入品管理、质量追溯等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茶园生态化管理,积极引导茶叶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改造老茶园,引进无性系名优品种,培育发展信阳10号特色品种。与中茶所强化合作,大力推广绿色防控体系,安置茶园杀虫灯、色诱板,在浉河港白龙潭、黑龙潭、郝家冲、桃园、董家河耙过塘等村安装太阳能杀虫灯5000余盏,化学信息素复合色板400余万张,茶叶绿色防控面积达20余万亩。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开展茶叶禁限用农药专项整治活动,设置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监测点 38 处,实行常态化监管。在文新茶叶公司试点,推广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展跨境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已成功创建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已向海关总署申报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有效推进了全区茶叶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

(六)丰富茶事活动,宣传工作成果丰硕

  在辖区内开展环南湾湖特色茶旅游体验、信阳毛尖开采仪式、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茶文化进校园、茶知识茶文化普及活动、全民饮茶日等活动,引导市民识茶、认茶、看茶、饮茶。积极组织区内茶企参加国内大型的茶博会、茶文化节,参与全国绿、红茶产品质量推选等比赛,提升浉河茶叶形象。2009年,获得“全国十大特色产茶县(区)”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在“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活动中获得四枚金奖;2011年,获得“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区)”荣誉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农业(茶叶)标准化示范县荣誉称号;2013年,在“第九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获得“2013年度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十大茶叶转型升级示范县”称号;2015年,获得“全国茶叶产业示范县”和“全国重点产县”称号;2016年,在第十二届茶叶经济年会上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荣誉;2017年,荣获“2017年度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全国重点产茶县”称号;2018年11月,在第十四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荣获“2018中国茶业百强县”和“2018中国茶业品牌影响力全国十强县(市)”称号。

(七)强化产业扶贫,贫困户收入显著提升

  坚持自愿、有偿、规范原则,鼓励引导茶农按照“量化到户、股份合作、入股分红、滚动发展”的方式,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茶大户建立利益联结体,实施“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茶大户+贫困户”等合作模式。茶农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茶园入股、金融扶贫贷款入股等模式,加入茶叶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资金变成股金、资产变为资本。开工新建、改造72家茶叶标准化初制加工厂,扩大夏秋茶生产,落实产业带贫措施,带动4262户贫困户增收,直接发放带贫资金383.9万元,实现了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或两家企业结对帮扶。以“生产扶贫、茶园扶贫、就业扶贫、技术扶贫”四种方式带富脱贫,稳定征收。对于种植茶叶的贫困户,合作社以高于市场10%的价格购买贫困户的鲜叶。同时,加强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引导、激励贫困户学习茶叶种植、加工技术,自力更生,实干增收,长久脱贫。

二、浉河区茶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一)促进多元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积极调整好经营思路,顺应市场,推出时尚化、便捷化的多元化茶产品,有效拓宽浉河茶消费人群的深度与广度。

  (二)加快综合利用助推结构调整。大力推动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有效利用茶资源,大幅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三)推进跨界融合转变发展方式。以跨界思维创新经营模式,驱动茶行业与其他行业合作,推动产业内外融合互补。

三、浉河区茶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是加快生态茶园建设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重视茶园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做好源头整治,推广“茶-林、茶-果、茶-花”复合型生态茶园模式,建立人工复合茶园生态系统。整合农业、林业、水利等涉农资金,做好茶园缓冲带、路、渠、林、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改造现有茶园,打好茶产业发展的生态基础。

  二是调整优化茶产品结构

  加快向茶叶精深加工领域迈进的步伐。坚持信阳毛尖名优绿茶的基础上,增采夏秋茶,加大对信阳红茶和其他茶类的生产力度,坚持春、夏、秋并重,高、中、低档搭配,满足大众化消费需求。开发茶食品、茶药品、茶日用化工品等多元化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提高茶叶综合利用效益。

  三是推进标准化初制加工厂建设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通过技术改造、政策扶持、社会融资等措施,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市场的企业建设标准化初制加工厂,全面提高茶叶生产标准化、清洁化水平,计划3—5年建设25个20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初制加工厂。

  四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加大扶持品牌企业,争创国内百强茶企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经营规模。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茶大户等现代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茶叶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协作,形成主体功能互补、利益联结紧密、产业链条贯通的新型经营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增强茶叶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

  立足我区茶产业优势,围绕茶产业链的人才需求,加强与浙江大学农学院、杭州茶叶研究院、信阳师院茶学院的产业协同创新,成立浉河区茶产业“产、教、学、研”合作基地。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自主科技研发和推广中心,培育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

  六是深入挖掘茶文化,讲好茶故事

  传承信阳毛尖手工炒制技艺,弘扬信阳茶文化,申报信阳毛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举办采茶、手工制茶、斗茶大赛等活动,在全区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加大对浉河茶品牌、茶文化的整体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七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浉河区茶产业科技园,强化集群内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主体功能,提高茶叶的供给质量和品牌效益。大力吸引央企、大型民企在浉河投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茶旅融合主题,打造好信阳毛尖产业小镇、信阳毛尖十大茶庄园等景点,加快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实现茶旅文化一体化、茶旅品牌一体化、茶旅产品一体化,真正实现茶业强、茶农富、茶乡美的美好目标。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醉美茶乡看浉河
——从浉河区茶产业发展看如何做大做优做强特色农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