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助力拉祜山乡脱贫攻坚

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2019-05-14 来源: 记者: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交汇处,辖20个乡(镇)、161个村委会(社区),总人口50.09万人,国土面积880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8.8%,是典型的民族“直过区”,由原始社会末期、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化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拉祜、佤、布朗3个“直过民族”,“直过民族”人口达22.88万人,截止2018年末,澜沧县累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15万人(全省第4位),目前还有贫困乡8个,贫困村11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万人,是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全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澜沧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将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澜沧县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是云南大叶种茶叶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市茶产业开发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是云南重点打造的旅游项目“普洱边三县茶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澜沧县“一县一业”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全县现已发展茶园面积38.4万亩(其中:古树茶面积3.6万亩,生态茶面积34.8万亩),野生古茶树11.8万亩,覆盖农户6.3万户28万人(覆盖建档立卡户2.6万户,9.3万人),2018年实现茶叶总产量2.92万吨,总产值29.9亿元,平均亩产量76公斤,平均亩产值4063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571元。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的思路,澜沧县紧紧围绕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通过政府主导推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能人大户带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借力企业的新发展理念,带动贫困户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标。澜沧县茶产业发展取得成效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2017年10月,“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被写进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和云南省做大做强“千亿云茶产业”以及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等战略机遇,澜沧县委、政府积极顺应全球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千亿云茶产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绿色经济强县”目标和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契机,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综合运用安全投入、绿色防控等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全县茶产业健康发展,围绕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着力推进茶产业基地提升、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质量保障等重点工作。

二是加强基地建设,全面提升茶叶提质增效。

  推行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绿色、有机发展为目标,稳步推进我县绿色、有机茶园建设工作。一是采取改良低效茶园,通过土壤改良、良种推广完善设施等措施,提升茶园绿色生产能力,淘汰不合格茶园,对土壤条件、生态环境等达不到绿色要求的茶园进行提升改造,改进种植方式全面推进科学配方施肥,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大力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茶园绿色化生产。依照茶园地形地貌,在茶园内配置遮阴树、套种当地优良树种,构建茶园绿色复合生态系统。生态茶园建设自2012年在全县试点推广,截止目前已实施27.8万亩低效茶园改造,同时依托中国工程院帮扶澜沧的有利机遇,借助院士专家的科技团队力量。通过开展调研及《茶叶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点》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以科学数据论证我县茶叶低产低质低效根源,采集相关的科学数据,研究分析制定适合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科学依据,为全县的茶叶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进我县茶产业绿色发展。计划到2022年力争实现绿色生态茶园28.4万亩。二是在生态茶园建设的基础上,以产地环境、生产条件、经营主体意愿等要素,合理布局申报有机茶园建设区域。对生态环境立体条件好的茶园,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鼓励扩大绿肥种植,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培肥地力,替代化学肥料使用,根据云南省《有机茶生产技术规范(DB53/T614-2014)》,规范除草、灌溉、施肥、采摘、修剪等田间生产管理过程,建立有机茶严格管控机制。引导茶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有机茶园转换认证,目前有机认证及处于转换期茶园4.5万亩,带动 1.6万户茶农增收,计划到2023年全县茶园力争实现有机茶园转换10万亩。

三是全面规范茶叶加工厂建设,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

  严格按照“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的要求建设,改善加工环境和机械设备改造提升,改善加工厂卫生、加工工艺、操作规程、采收管理等,2016年-2019年通过华能集团帮扶澜沧县“直过民族”规范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实施,改善了“直过民族”地区规范化茶叶加工厂建设71个,同时茶叶主管部门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全面开展茶叶初制所普查建档及整治工作,按照“一所一档”的要求,建立茶叶初制所档案,对符合建设规范的茶叶初制所按照“符合一家、验收一家、登记一家”的原则进行验收登记,对不符合建设规范,达不到食品安全的茶叶初制所坚决给予取缔,我县茶叶加工厂逐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

四是强化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成立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制定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章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企业标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实物标准样制作》、《普洱景迈山生态茶园 普洱茶(生茶)紧压茶企业标准》和《普洱景迈山生态茶园 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实物标准样制作》联盟企业标准。诚信联盟品牌的建设,确保了每一饼“联盟茶”具有了“五个特定”的属性,即特定的企业、特定的产区、特定的原料、特定的工艺、特定的标志;达到了“四有四可”的要求,即:有标识、有标准、有检测、有监控;可识别、可查询、可追溯、可信任。凭借有身份、能查询、可追溯的功能,使其在众多普洱茶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张响亮名片。2017年2月7日,普洱市委、市政府在昆明举行“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目前产品已投放市场。景迈山茶企业结成诚信联盟,是市委、市政府打造普洱茶品牌的创新之举,为整合普洱茶企业、规范普洱茶市场探索了路子,有效增强了普洱茶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标签: 编辑: 车轶婳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狠抓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助力拉祜山乡脱贫攻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