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撒烤茶:“烤”出古文化,“烤”出新产业

2019-07-02 来源: 毕节日报 记者: 李玉荣 叶启伟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黔西南州古茶籽化石的出土,贵州各地成片古树茶的发现,以及文献史料的深入发掘等,“世界茶起源于中国、中国茶源在贵州”逐渐成为共识。为进一步确立茶的源头在贵州这一历史性定位,实现擦亮品牌、深化共识、推动茶产业更好提升的目标,挖掘毕节市悠久的产茶制茶历史,以及底蕴丰富的茶文化,本报从今日起,将持续推出“茶的起源在贵州”专栏。敬请关注。


  威宁自治县炉山镇香炉山茶场一片翠绿 游客体验采茶乐趣(沈光勇 摄)

  水涨茶罐辣 副茶当好茶

  千年乌撒罐,一朝名天下。“一群人围在火炉边,将小陶罐放在火上烤热,放入茶叶之后不断地抖动,使茶叶在罐内慢慢膨胀变黄,待茶香四溢时,倒入少许沸水冲入罐内,此时‘嗞’的一声,陶罐内泡沫沸涌,待泡沫散去,再加入开水煮沸,即可饮用……”

  这样的场景,在乌撒大地随处可见。这是威宁先民饮用数千年的“罐罐茶”。而今,这种名为乌撒烤茶的饮茶方式,是今天贵州茶文化世界的靓丽风景线之一,名扬省内外。

  乌撒是威宁的古称。从“罐罐茶”到“乌撒烤茶”,是威宁茶产业、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结果,这“烤”字便是乌撒烤茶的灵魂。一包乌撒茶、一个小砂罐 、一个小水壶 、一套茶器皿、一个电磁炉,构成了现今乌撒烤茶的全部。这是一种不同于泡茶的味道和感觉。通过“一抖、二摸、三嗅”,烤出了茶叶的“精、气、神”,一杯香高馥郁、鲜爽醇厚、汤色明亮、回味悠长的乌撒烤茶便新鲜出炉。

  这种饮茶方式,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2005年,考古学家在威宁中水汉墓群鸡公山文化遗址发掘的文物陶罐,是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经有关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陶器和威宁当今的烤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现今这些古老的茶罐保存在贵州省博物馆内。

  由此可见茶文化在威宁大地源远流长。

  如今,乌撒烤茶的“八步曲”更是文化意蕴浓厚:夜郎布阵(备具)、奢香沐火(烘罐)、鹤舞高原(烤茶)、凤饮龙泉(注水)、草海飞雪(去沫)、落隐煨茶(煮茶)、布摩施法(分杯)、索玛奉茶(敬茶),乌撒烤茶特有的文化魅力独显。

  在威宁,将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民族民间茶——乌撒烤茶作为切入点,依托厚重的民族文化特性打造产业文化品牌,抢占市场的制高点的是创办于2004年的威宁香炉山茶园。

  “原本我是不懂茶的,但自从知道咱们威宁在历史上曾经有个名字叫‘乌撒’,我就想,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来?”乌撒烤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定常说,“烤茶”是乌撒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乌江源头水 香炉山上茶

  盛夏时节,走进乌撒烤茶毡帽山有机茶种植基地香炉山茶园,一块镌刻有“世界海拔最高茶园”的巨石赫然挺立,一条条绿色的长条嵌在山中,绿油油的茶树在山峦间延伸,线条感丰满而柔和,周围绿山重岭,漫山遍野的茶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翠绿,方圆5000亩茶山绿浪翻滚。

  “这是目前世界最高海拔茶园之一,所生产的乌撒烤茶等产品为无污染、无公害的高山生态有机茶。”蔡定常说。

  “这么绿幽幽的美景,一定很适合拍电影。”2012年4月26日,“乌撒烤茶采风团”的30余位作家、诗人来到这里,贵州90后微电影编导白娴兴奋地说,“看到这种景色,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男女主人公在茶园间眼神的交汇、茶田里的对歌、象征茶叶成长的周期般的青涩爱情……如果这个故事拍出来,一定很美。”

  之前,由于众多原因,香炉山茶园一度陷入了发展的困境。2004年,蔡定常在炉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承包茶园后,采取抓基地、重技改、保质量、上品牌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抓技术上档次、抓质量创名牌、抓基地促发展、抓营销扩市场”的发展战略,把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办起了香炉山茶园加工基地,于是香炉山茶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为了发展壮大茶产业,茶园成立初期,蔡定常还多次到贵州省农科院、遵义湄潭茶科所“取经”;从浙江请来10多位种茶专家,从茶叶的土质、施肥、品种、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还坚持每年花高薪从浙江请来一位种茶能手,对茶园的种植、管理和生产技术进行培训。

  如今,香炉山茶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从当初的800亩发展到核心种植面积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6000亩茶叶发展。其中盛产期茶林2200亩,有机茶园600亩,每年生产名优成品茶4万余公斤,解决固定用工40余人、临时用工2万余人。

  “目前,乌撒烤茶在全国各地经销商已达500余家,分销商遍及毕节、水城、广州、济南、郑州、北京等地,有部分甚至销往海外,销售额达800万余元。”蔡定常介绍。

  据乌撒烤茶营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时下最好的香炉山手工毛尖茶每斤销售价格可达1300元,乌撒烤茶每斤销售价格可达900元。

  纵观乌撒烤茶发展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茶文化建设和品牌化发展是乌撒烤茶成功的主要原因。

  2006年初,为了发展乌撒烤茶文化,蔡定常邀请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促进会的专家深入当地进行考察,并在认真研究威宁历史的基础上,将饮用乌撒烤茶与现代民族舞蹈结合起来,成功培养出一支乌撒烤茶茶艺表演队,并于当年“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比赛中荣获“毕节名匠”二等奖。

  这些年来,这支乌撒烤茶茶艺表演队成绩不俗。在中国·贵州2011国际绿茶博览会茶艺大赛上摘取金奖;2012年,在被称为中国茶艺表演最高舞台的北京马连道杯全国茶艺大赛上荣获三等奖;2015年,在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展览会上,荣获2015年中国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金奖……

  今年4月,在全国茶叶(绿茶)加工技能竞赛暨“遵义红”杯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上,乌撒烤茶茶业有限公司蔡国威荣获卷曲绿茶二等奖、孙佳军荣获三等奖、赫朝朝荣获优秀奖,乌撒烤茶茶业有限公司荣获优秀组织奖。

  与此同时,2009年,蔡定常请人设计了乌撒烤茶标识;2010年,建立了乌撒烤茶的企业标准;2013年,香炉山茶园注册成立了乌撒烤茶有限责任公司。

  乌撒烤茶 烤出了新文化新产业

  2012年4月27日,由贵州省第七届旅游发展大会威宁组委会主办,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香炉山茶园承办的“乌撒烤茶王”选拔大赛中,选手们为能够将乌撒烤茶茶叶的“精、气、神”烤出来,把烤茶的“一抖、二摸、三嗅”发挥到极致,在“一个小砂罐、一个水壶、一个茶器皿”中,尽情地展现了烤茶文化的神韵。

  这一“烤”,烤出了烤茶王、烤茶大师、烤茶师,再次让乌撒烤茶声名远扬,为乌撒烤茶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茶市场里夺得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席之地”,让不同于“泡茶”味道的乌撒烤茶得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如今,不但乌撒烤茶声名鹊起,企业所生产的茶产品先后斩获“黔绿之星——绿色消费品牌”“中国知名品牌”“中环有机茶认证”“QS认证”“贵州名特优产品”等荣誉称号,迅速使乌撒烤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这些年来,乌撒烤茶“烤”出来的远不止这些。

  “乌撒烤茶,是一种生活化的饮茶方式。”作家阿诺阿布说,“在吃茶时代、煮茶时代、泡茶时代,现代人饮茶,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人在煮、泡,其他人在喝。而‘烤茶’即‘罐罐茶’强调的却是一种共享的、互动的过程。它让每一个喝茶人都可以,并且要求他们参与到烤制茶的过程中来,亲自体验茶文化的美好,这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已经完全融入生活中去了。”

  贵州省农村开发扶贫促进会副秘书长、作家、农村问题专家陈正源说,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文化的发展,文化才是推动产业最内生的力量。一个产品走向市场要有它的优势,与其他茶品相比,乌撒烤茶关键的点就在于其“烤”字。“抓住了这个‘烤’字,让受众看到这个‘烤’字,比其他字眼更能抓住受众的心。”陈正源说。

  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好的品质离不开好的器具,乌撒烤茶的味道,除了与茶叶品质、烤茶时的技艺密不可分之外,还与茶具紧密相连。

  那么,乌撒烤茶,拿什么烤呢?答案是小米乐生产的茶罐,如今叫乌撒茶罐,它透气不透水,用它焙烤的茶叶有一种豆香味,是任何茶叶和茶具都不能比拟的。

  曾经,威宁县斗古乡牛栏江边小山村里的几十户人家,一直靠手工制作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陶器制品为生,几乎家家有炉、户户冒烟。昼夜灯光闪闪、炉火熊熊。挖泥声、舂碓声、风箱声不绝于耳。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而数量最多最畅销的产品要数烤茶用的茶罐了。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外来的锑锅锑壶锑甑和林林总总的塑料生活用品逐渐取代了原始的陶器用品,小米乐的砂锅砂壶和茶罐生意也开始每况愈下。

  让小米乐的茶罐产业起死回生的,依旧是乌撒烤茶。省去繁琐的过往。如今在小米乐,自从“廖茶罐(陶艺传人廖亮清)”碰上“蔡茶叶(乌撒烤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定常)”之后,小米乐的陶罐产业又焕发生机,迈出了新步子,成为小米乐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路径。

  “据专家考证,鸡公山出土的茶罐不仅外形和工艺与相距不到五十公里的小米乐茶罐十分相似,其用料成分也与小米乐茶罐完全相同。可见鸡公山出土的茶罐十之八九是小米乐茶罐,因为在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只有小米乐会做这种工艺的茶罐,也只有小米乐才有做这种茶罐的特殊泥料。”作家马学文说。

  一片茶叶,一个茶罐,一个企业,让乌撒烤茶这种文化和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标签: 茶文化;贵州;茶产业;茶园;品牌;小米;茶叶;贵州省 编辑: 朱冬艳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乌撒烤茶:“烤”出古文化,“烤”出新产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