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联动,共建高山茶园绿色“聚宝盆”

2022-05-19 来源: 瑞安日报 记者:

  夏至过后,位于瑞安西部大山深处的湖岭镇坳后村溪涧潺潺、野花飘香。驻足桂峰茶厂远眺,连绵20多公顷的高山茶园一片新绿,高大的古茶树上茶芽次第绽放。茶园里,不时能看到村民正在采茶的身影。

  据悉,桂峰茶厂的成立不仅给当地富余劳动力带去就业机会,而且让坳后村还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村集体经济有了一条不断壮大的新途径。

  生态高山茶

  村民采茶增收笑开颜

  近一个多星期以来,坳后及周边村庄的许多村民一大早就来到茶园采茶。“我们采茶的薪资是按照斤两来计算,根据采摘的难度不同,一公斤茶青的采摘价格为30至40元。”村民潘世莲高兴地说,她平日都是利用空闲时间去采茶,采摘10公斤茶叶,就可收入300多元,在采茶期内,大概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有些采茶速度特别快的人,一天能采到15公斤。今年77岁的村民张凤姑就是位采茶能手,她一天的采茶收入近500元。“这一片茶树林,在我小时候上小学时就有60多年的树龄了……”张凤姑一边采茶,一边讲起了她与这片茶树林的渊源。

  坳后村地处“东瓯第一山”巾子山山脉,是典型的山老边远村和华侨村,全村近2/3的人在国外,留村的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因地处高山,加上劳动力缺乏,除几十年前种植的几十公顷茶园外,没有其他特色产业,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高山茶因为海拔的原因,茶芽抽出的时间会比较晚。茶青采摘期将持续28至35天,采摘的均价在每公斤36元左右。”桂峰茶厂负责人余晖珍说,高山茶的间节很长,茶干较重,所以才采摘的价格也会下调一些。茶厂年茶青的出产量在3000至3500公斤之间,也就是说,仅采茶这一项,每年可以为当地村民带去十几万元的收入。

  另外,茶厂每年种植新茶、果树,施肥、除草等均需要劳动力,这亦为当地的百姓带去增收的机会。“我们每人每天的薪资标准为200至230元,茶园的维护和管理每年支出可达十几万元。”余晖珍说。

  保护古茶树

  品味茶中历史之厚重

  现在一片生机的茶园,曾经因长期失管,大多茶树已成为原生态的野生茶。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多年在武夷山茶区经商的坳后村村民黄金龙和余晖珍夫妇俩,发现了这块“聚宝盆”并承包了该茶园。

  “老茶树根系发达,吸取营养充分,新叶产量少,很有经济价值。他们采摘了一些送到武夷山,权威的制茶专家品尝过后,给出的评价都非常高。”余晖珍说,发现这处“宝地”后,她就带领村民一起对这里进行开发,成立茶厂,并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对古茶树进行保护。

  王月英是温州市科技特派员,她在湖岭镇调研农业产业时了解到这个高山生态茶园,并决定要为保护古茶树做点事情。

  “这里的茶树终年不施肥、不打农药,属于纯自然生长模式,这片山林里有着杜鹃花、金樱子花、竹子等,茶叶里有着独特的清香。”在王月英看来,每个地方的茶叶都有自己的“生态密码”,不同的土壤、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微量元素构成了茶叶独特的个性,坳后村茶园出产的茶叶天然纯净,正是做好茶的好材料。

  “古茶树是茶文化的‘根’,我们希望能好好保护古茶树,通过我们生产的高山生态茶,让消费者从中品尝到时光之滋味,历史之厚重。”余晖珍说。

  目前,桂峰茶厂已经制作好小批量的红茶。“高山茶汤色金黄透亮,品一口齿颊留香、回甘持久。”余晖珍说,该款茶叶也颇受爱茶人士的欢迎,根据茶树树龄和山头的不同,高山红茶市场价为每公斤2500至6500元不等。茶厂红茶的年产量为600公斤左右,用于销售的量约为300至400公斤,剩余部分用于储存。

  改善老茶园

  建复合栽培示范基地

  眼下的生态茶园里,除了古茶树外,还有许多新种植的茶树,以及不少果树和中药材。

  “为了生态茶园的提质增效,我为桂峰茶厂申请了科技项目,实现茶果套种和茶药套种,以此来打造瑞安高山生态茶园复合栽培的示范基地。”王月英说。

  2021年以来,茶园新种植了5公顷的茶树,并套种了青梅果和香榧果等果树。“新茶树怕日晒,套种果树不仅能起到遮阳的作用,还能实现增收。”王月英说,目前新茶树的成活率达98%以上,果树则预计4年后会有收成。

  据了解,新茶树的品种为黄观音、肉桂和梅占,这些茶都适合制作乌龙茶,希望能以此拓宽茶厂的产品种类。

  老茶园里则套种了中药材。王月英建议套种白芨和黄精,因为这两种中药材在当地山林就有发现,比较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药草套种也已在实验阶段。“我们计划种植油菜花等‘草’来抑制其他杂草的生长。” 王月英说,油菜花等本身可以有收成,也可以作为绿肥等有机肥。

  除了带来种植经验之外,王月英还提出要加强品牌培育与知识产权保护,经半年多的努力,目前茶厂已完成了“源聚缘”商标注册,并积极参与各种展会,还获得了2021年上海森博会金奖。

  对古茶树的保护,也是余晖珍夫妇、王月英等人共同的心愿。“我们对现已发现的百年以上的古茶树进行挂牌保护,挂牌量已达800多个。”王月英说,她还积极与我市相关部门对接,通过“五园”项目的实施,改善茶园环境。眼下,茶园的主要道路及水池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茶园面貌一新。

标签: 编辑: 林辰辰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村企联动,共建高山茶园绿色“聚宝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