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茶事春秋 > 茶人

祝雅松:攻坚克难悟茶道,独具匠心做茶人

2019-01-15 09:49:15 来源:我武义县茶文化研究会 作者:徐宇

闯市场初战告捷 

  祝雅松,出生在白姆乡一个叫“八百”的山村里,是家中的长子。他家世代以种茶、制茶、贩茶为生。高祖父祝汝兴在清同治年间从原宣平县迁居八百村,为财主家种茶、制茶。到了祖父祝起茂这一代,祝家因制茶、贩茶而发家致富。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祝宝塘承包一片荒山,用锄头开出100多亩茶园。不种粮食种茶叶,这在当时是少见的。也就是祖辈这种对茶叶的独特情怀,以及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深深影响着祝雅松。

  父亲祝宝塘在集体化时期曾多年担任村主要干部,为人正直不徇私。祝雅松初中毕业那年,村里分配到两个推荐进下杨高中的名额,当时老祝可以说是“大权在握”,却偏偏把自己的儿子撂在一边,而把名额给了老红军的后代和三代不识字的贫下中农子女。因而,祝雅松只能上原白姆公社的“土高中”,虽然他一直当班长,但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知识。17岁那年,祝雅松毕业回家当了农民。

  读了书回家当农民,这是当年农村大多数高、初中毕业生的选择。农村里一般的年轻人,对贫穷习以为常。祝雅松却与众不同,表现出了他的“不安分”。未满18岁的他,便与人合伙判了一块青柴山,赚钱不多,但被扣上“破坏森林”“投机倒把”的帽子。经历这次打击,更坚定了他要闯一闯的决心。

  1983年,国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的春风吹到了白姆,祝雅松觉得创业的时机到了。做什么呢?一次机缘巧合,他发现当时市面上的医疗玻璃冲洗器,存在价格高、易碎的缺点,便摸索发明了用有机塑料替代玻璃的新产品。他花了1000元刻了一个模具,办了一个“白姆乡八百塑料制品厂”的营业执照,集老板、员工于一身的“工厂”,就这样在白姆山沟沟里办起来了。

  祝雅松不愧有着惊人的营销天赋。带上300元钱,从金华出发,坐火车、搭夜车,先后到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再从温州回武义,兜了一圈,带回来1500元的订单。从来没做过生意的他,竟然把这个看似过家家的“家庭作坊”给办活了。很难想象,当时全国各大医院里用的“最先进”的医疗器材冲洗器,竟然出自一个还未通车的小山村。

  于是,祝雅松成了白姆乡第一个全国到处跑的农民;当时白姆信用社有了第一笔外地汇款,从全国各地汇入货款次数最多的也是祝雅松。一时间,祝雅松成为了当地的名人,还被乡里邀请到广播站,给全乡人民介绍创业经验。

  谈到当年办厂的动机,祝雅松说:“当时我家7口,有4人整年在生产队干活,却连吃饱饭都困难。我清楚记得,因为田少人多,家里只有番薯玉米,所以读书的弟弟有一次早上‘偷’着盛了半碗白米饭吃,便挨了父亲的‘栗暴’。农村实在太苦了,我想自己年轻力壮,应该出去闯一闯。”

  这一“闯”,祝雅松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产砖茶痛遭挫折

  到了1985年,白姆乡筹办砖茶厂,是个乡办企业。时任白姆乡乡长董天云“三顾茅庐”,请祝雅松放弃自办的小厂,到砖茶厂管技术。说是管技术,开始时实际是学技术,当时厂里专门请了3个湖南黑茶师傅。

  从到砖茶厂上班那天起,祝雅松心中有个信念,既然学就要学好学精,将来有机会自己办茶厂、当厂长。因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虚心好学,不懂就问,不怕吃苦,不计报酬。白天跟师傅们学,晚上自己进行操作。就这样,别人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才能学好,他只用3个月便掌握了砖茶制作技术。

  筹建初期,砖茶厂从上到下都是泥地里出来的农民,缺文化,没技术,更没有销售、经营的经验,高中毕业且有成功创业经历的祝雅松,无疑成了厂里最年轻的顶梁柱。他名义上是技术员,实际上承担了技术、设备采购等一系列主要工作。厂领导解决不了的一些事情,他出马往往奏效。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白姆乡砖茶厂得到逐步发展,祝雅松的辛勤付出也得到人们的认可,他的工资从60元直接跳到了100元,比当时厂长还高。

  砖茶厂投产运营后,全厂上下干劲十足,加班加点,一口气生产出20多吨砖茶。接下来的销售,自然也就落到祝雅松头上。然而,当祝雅松与厂长背着砖茶来到新疆时,才发现砖茶市场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一片光明。他们转战新疆、青海等地,四处碰壁。去拜访的老乡,开始还是谈笑风生,家长里短,一听说是要帮忙卖砖茶,都摇起了头。

  原来,白姆乡办砖茶厂只知道“砖茶”属“边销茶”,具有提神醒脑、止渴生津、促进消化等功效,在我国西北地区和邻国有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市场潜力巨大,却不了解“边销茶”是国家指令性计划生产和管理的商品,实行定点生产、定向供应这个政策。所以,未被列为国家定点生产基地的白姆乡砖茶厂,要销售产品几乎是不可能。

  从满怀希望,到梦想破灭,可以说是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这样的打击是沉痛的、致命的。在外面时间越长,希望越是渺茫。想想全厂职工的生计,想想一年的心血,想想靠全乡动员卖树集资办起来的新厂,想想十几万元的债务,祝雅松和厂长心情极其低落。但没办法,砖茶卖不出去也只能打道回府。

  要回武义的那天,中午12时到火车站买了下午4时的火车票,坐在候车室的祝雅松,看着家里带出来砖茶,越想越不甘心,决定再去试试。他带上一块砖茶,沿街叫卖,到了车站附近的一个企业。也许是上天怜悯,这家公司竟然同意卖他们的砖茶,但只是代销,代销就是卖掉了再给钱,卖不掉就物返原主。祝雅松想,反正卖不出去了,活马当死马医,能买一块是一块,便签下了这桩生意。

  出去一趟总算没有白跑,发过去9吨砖茶,收回来5万元货款。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砖茶厂处于停产状态,只留下祝雅松继续负责销售尾货。他先后三赴西北,通过代销方式,终于将积压的20多吨砖茶推销出去。尽管如此,乡里还是决定将“砖茶厂”的招牌换成了“精制茶厂”。之后,祝雅松也被安排到其他乡办企业上班,过起了轻松而又平淡的生活。

硬拼搏终得硕果 

1989年,金华某单位想办砖茶厂,打听来打听去,发现整个金华甚至浙江,只有祝雅松一人懂砖茶生产技术。为此,专程找到祝雅松,想请他当师傅,给予丰厚的待遇:月工资300元,粮食平价供应,妻子也可安排工作。

在诱人的待遇面前,祝雅松并没有为之心动,只答应陪他们出去考察一下市场。出去转一圈回来,金华方面放弃了办砖茶厂的打算,而祝雅松却萌发了办砖茶厂的念头。原来,金华方面只看到砖茶市场国家严控的一面,而祝雅松却看到砖茶市场比几年前开放了不少。他坚信,这块市场迟早有一天会放开。

回家后,祝雅松考虑到本县每年有大量的夏秋茶资源,原砖茶厂还有设备,加上自己一身的制茶技术,决定重新办厂。1990年9月,在白姆乡工办的支持下,他筹资10万元重新竖起了“武义县砖茶厂”这块牌子。

祝雅松格外珍惜重生后的这块牌子,视如亲生儿子一般,用心经营。新厂的运行,他坚持科学管理,注重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通过一系列的企业管理运作,把原先一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从30多精减到10个人;还将原先生产砖茶的原材料及煤炭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

当年他们生产出来的砖茶,经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质量抽查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而且在全国50家同行企业中名列前茅,是浙江省唯一合格的厂家。这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打造品牌,第二年注册了“峡雾牌”商标。

然而,由于未解决国家定点生产企业这个身份问题,产品的销售依旧是实实在在的拦路虎。开弓没有回头箭,为把产品推出去,祝雅松夫妇背起行囊,前往大漠风沙的西北地区,为峡雾砖茶寻找婆家……

“原以为自己的砖茶质量好,价格又比定点厂家低,能很快打开销路,谁知现实比想像要难上百倍!”祝雅松说,产品批发销售一时无法实施,便一家一户上门去推销,把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但是这个过程之艰辛是常人所不能想像的,甚至可以说他的砖茶市场是靠命搏出来的。只身一人在青海推销砖茶时,祝雅松曾经三次被抢走现金,一次被亡命之徒用刀捅伤了。

为了砖茶事业,他竭尽了全力:资金欠缺,将买在县城的一套新居亏2万元卖了;人手不足,让年轻的妻子到举目无亲的甘肃开门市部;钱包被偷,夫妻俩几天不吃,一路饿到兰州;为省开支,就睡仓库,吃饼干及方便面;精力有限,将刚上学的孩子交给老师一直带到小学毕业。孩子10岁那年暑假,夫妻俩思子心切,托人把孩子带到上海交给列车员,让他坐三天三夜火车“寄”到了甘肃。天热,又得了腹泻,孩子瘦成皮包骨头。火车站父子相见,孩子“哇”一声大哭起来……

付出总有回报。祝雅松开发的砖茶系列产品——青砖茶、茯砖茶、黑砖茶、绿砖茶、花砖茶……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加上质量好、价格低、服务到位,峡雾砖茶在大西北赢得信誉,成为“河西走廊”一只最能叫得响的边销茶品牌,以致于1995~1996年间,产品几次被人仿冒。

尽管峡雾砖茶打出了一片市场,但未取得“定点生产”资格,始终是祝雅松的硬伤。之后几年,遇上国家加强砖茶市场管控,祝雅松的公司连年亏损,一度陷入困境。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砖茶事业,反而对传统的边销茶不断进行创新,严抓产品质量;带领管理团队深入到湖南、四川砖茶企业学习,不断积累完善各品类砖茶制作工艺技术。因为,他始终认为砖茶一定会有大发展。同时,为了应对市场变化,祝雅松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以名优绿茶生产补给砖茶生产的整体经营战略,使企业迅速扭亏为盈。

为了能更好地发展黑茶,打响黑茶品牌,祝雅松根据黑茶文化中蕴含神秘悠久的“丝路”元素,2001年将武义县砖茶厂更名为浙江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2002年,国家进行边销茶定点企业调整,祝雅松的产品因质量优异,深受销区消费者的喜爱,经国家民委、质检总局等七部委严格考核,被正式确定为全国25家边销茶定点生产企业之一。从此,祝雅松的边销茶生产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新步领军市场

长期以来,国内黑茶主要销往边疆,内地人对其功效知之甚少,以至于黑茶无法博得内地人、本地人的青睐,难以同绿茶、红茶竞争市场。只有改变这一现状,让消费者认知黑茶,黑茶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祝雅松投入巨资,建成4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化厂房,随后又相继引入年产5000吨的边销茶生产流水线、年产300吨的高端黑茶生产流水线,实现了黑茶的清洁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强对黑茶产品从茶叶种植、黑毛茶初制、精深加工、贮藏、销售全程的控制,使产品品质稳步提高。

同时,针对南方人的饮茶习惯,祝雅松利用本地生态优势,采用高山春茶原料,相继研发了“红黑一品”、“金花茯茶”、“墨之缘”等一系列产品,价格从每斤几十元到上千元,以适合南方消费人群的需求。因其价格亲民、口感独特,且对人体有诸多保健功能,逐渐改变了消费者对黑茶等同于边销茶的误识,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对黑茶产生了兴趣。

过去,他把边销茶送到大西北,现在,他把黑茶销在南方。经过30年的摸爬滚打,祝雅松从一个茶农成长为一个优秀企业家。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祝雅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茶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祝雅松每年要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用于中低档茶叶收购,同时还解决了当地1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

现在的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省级骨干龙头企业,黑茶国家标准制定单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目前年产各类茶6000多吨,产值近亿元。公司自主品牌“骆驼九龙”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全国十大畅销边销茶品牌、中国茶品牌“金芽奖”黑茶最具竞争力品牌。该品牌产品还是浙江名牌产品、浙江名牌农产品,多次荣获各类大赛金奖。总之,无论企业规模效益、产品品质、产量及品牌建设等,都已成为“浙江黑茶”的优秀代表、全国边销茶领军企业。

目前,祝雅松投资筹建的骆驼九龙黑茶养生文化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内设黑茶文化博物馆、游览区、体验区、品茶区等区块。它的建成,将为中国温泉之城武义增添养生旅游文化新元素。

标签: 编辑:朱冬艳
手机版 | 电脑版 © 2019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