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看产业

2018-10-1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虞建萍

  浙江在线-betway体育入口安卓版 网10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虞建萍)提及我国当前红茶发展之势,betway下载地址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国坤这样说道:“现在,几乎可以说,全国只要有茶的地方就有红茶。”红茶产量持续增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产业发展之势可谓是一日千里。那么,“红”遍中国的背后是得还是失,得失之下未来之路又在何方?

QQ图片20181018153801.png

  产业兴旺有所得

  工艺改进、品质提升、认知增强

  9月,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2018首届全国红茶加工制作大赛在广州落下帷幕,来自全国12个红茶主产省市的133支队伍,230余位选手参加了比拼。我国红茶产业不断扩张下,带来的是对红茶加工技术的日渐重视,这是产业所带来的“一得”。在国家一级评茶师沈红眼里,近年来,我国红茶制作工艺提升明显。她说:“原来的制作工艺多为重发酵,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现在我国红茶制作工艺已经发展为轻发酵、重发酵、多种发酵工艺,这也使得产品的特性更符合消费者的喜好。”

  随着整体产业的大发展,我国红茶产品品质也较之前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是扩张之后市场竞争激烈的必然结果。沈红说:“从前,不少企业做红茶,常常是把这作为夏秋茶利用的出路,所以一定时期内,我国的红茶市场主要以大宗茶为主。如今这样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名优红茶比例在逐渐增长。”不仅如此,原料的老嫩度也不再是判断产品品质的唯一标准。茶叶生产企业也注重在内质、香气、滋味上下功夫。同时,全国范围内的茶叶竞技比赛中,红茶类的评比增幅明显。通过竞技,激励生产者提升产品品质。

  姚国坤认为,扩张的意义不仅仅是产业数字的呈现,还有更多文化的厚植。当前,我国红茶消费认知正被逐渐培养起来。随着产业地不断发展,茶文化也得以传播。老茶客章杰说:“绿茶偏寒性,红茶偏温性,它还有养胃的功效。每当秋冬季节,不少茶客更愿意泡上一壶红茶,喝上几口觉得很舒服。”其实不仅仅是传统消费群体对红茶认知在不断提升,更多年轻消费群体也加入其中。据相关资料,年轻群体对红茶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对绿茶的了解。他们受到国外红茶文化的影响,能汲取更为多元化的茶知识,并将红茶看成是一种生活的“新风尚”。

  成长烦恼有所惑

  底子薄弱、市场混乱、基地缺少

  工艺提升、品质优化、文化传播,我国红茶产业迅速扩张凸显了其积极的意义。但是,有得必有失,不少专家和学者也看到了我国红茶产业不断扩张背后的成长“烦恼”。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告诉记者:“我国红茶产业不断拓展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不少的问题,首先是部分红茶企业的质量意识不强。”的确,国内红茶市场的兴起,让各地茶企看到了红茶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部分茶企盲目跟风,红茶市场出现投机炒作的现象,加上消费者对红茶质量的甄别水平不高,导致低质高价红茶进入市场,从而影响消费者对红茶市场的信任度。缺少适制红茶的原料基地同样是无限扩张之下的痛点。江用文表示:“部分绿茶主产区只是简单地红改绿,没有种植适制红茶的良种,建立红茶专用原料基地,一些绿茶品种不适合制作红茶。绿茶主产区加工红茶所用的鲜叶原料,虽然嫩度高,但普遍利用夏秋茶原料。”

  此外,由于基础底子薄、规模化程度低、标准化加工水平低等条件制约,我国红茶加工仍面临劳动力紧缺、作业能耗高、生产成本持续增加、特色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质量安全水平不稳定、产业集中度低等诸多问题。同时,我国加工技术的智能化、定向化调控尚较欠缺,在自动化和连续化方面仍与印度、肯尼亚等红茶生产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品质形成机理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不同领域研究进展不一,一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等虽已开发成功,但还处于小实验阶段,离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一些企业厂房、设备陈旧老化,卫生条件简陋,不符合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性差,茶叶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工夫红茶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众多较高知名度的红茶品类,如祁红、滇红、金骏眉、坦洋工夫等,但缺少有实力的红茶龙头企业和知名企业品牌。”江用文指出,我国红茶有品类品牌,却缺乏知名企业品牌。他强调没有知名企业品牌作支撑,品类品牌的影响力不仅难以提升,更难以持久。

  未来之路或可期

  统一标准、建优势区、优化结构

  有“得”也有“失”,有短板也有机遇。那么,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未来我国红茶产业之路又在何方?为此,不少的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们从产业结构、标准评价、市场定位等诸多方面给出了宝贵的建议。专家指出,建立中国红茶质量评价标准是当务之急。我国红茶要突出中国特色,品质风格有别于国外红茶,中国人饮茶喜欢清饮,而国外偏爱调饮。因此不能采用国外红碎茶的“浓、强、鲜”标准来评价中国红茶,要建立优质红茶评价的中国标准,突出“醇、鲜、香”,积极将我国红茶文化传播于世界。同时,建立中国红茶优势生产区是尤为必要的。根据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划定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区域作为红茶主产区,形成优质、特色红茶产区;在长江流域,选择历史上红茶有声誉、红茶产业有基础的地区发展特色红茶。引导和支持发展红茶生产专用原料基地,建设标准化茶园,推广优质红茶品种。

  其次,要把调整优化红茶产品结构提到发展的前头来。对红茶主产区而言,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本地区生产的品类和拳头产;根据拳头产品的品质特征,选择合适的良种、种植模式、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形成本地的特色鲜明、风格稳定的红茶。对于企业来说,根据自身条件和定位,优化茶叶产品的垂直结构:一是面向大众需求,踏踏实实做好产品,重视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生产出高性价比红茶;二是面对高端需求,依托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打造出有文化内涵、品质超群、稀缺的小众产品。

  当然,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独特或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茶产区,要加强红茶地理标志的保护,让规模大、品质优、知名度高的特色红茶如滇红、祁红等得到保护,成为红茶优势产区的核心。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宣传,提高市场影响力,使其成为有生命力的公用品牌。

  龙头企业和品牌,对于发展产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引领作用。扶植红茶龙头企业,培育知名的红茶企业品牌是国内红茶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扶植龙头企业,关键是培养企业家的诚信意识、战略眼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带头践行“清、静、和、美”茶文化核心理念。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培育品牌离不开产品。产品是品牌塑造的基础。产品质量不好,无法打造品牌;品牌的定位要与产品功能、档次相吻合。

  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专家建议,要研究绿色精确化生产技术,提高红茶质量;开发红茶新产品,拓展红茶的功能;研制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加强茶叶流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应用“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现代茶叶营销模式。


标签: 红茶;产业;品牌;产业发展;生产;主产区 编辑: 谢燕青
相关阅读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