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茶的前行力量

2018-09-29 来源: 记者: 谢燕青

  浙江在线-betway体育入口安卓版 网9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谢燕青)“蜘蛛在茶树上构筑好天罗地网,等待冒险者来访。” 泉州市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刘金龙在朋友圈中写道。 而他描绘的这幅“世外茶源”的景象,正是这位铁观音大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生态茶园,通过一次次尝试和进步,匠心专注有机茶园,打造花园式茶山。

  刘金龙,中等个子,面庞黝黑,说话时眼中带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茶农形象。“我生于制茶之乡,从小闻着茶香长大,十一岁开始就给老茶师打下手,参加‘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就是希望能在高手云集的环境下,同场竞技,互相促进。”面对正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大师风波”,这位连续三届获得安溪铁观音茶王赛前三、首届铁观音大师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制茶大师很冷静,他说:“我是一个管理茶园、研究工艺的普通茶农,面对的是茶园,手里拿的是锄头,想做的是真正的生态好茶。”

  而在安溪80万涉茶人员里,像刘金龙这样的铁观音大师,他们自身的经历、传承的精神,成为了安溪铁观音变革的写照,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安溪铁观音品牌发展中“大师的力量”。

  他们的技艺会说话

  20世纪80年代初,铁观音始祖魏荫第九代孙魏月德开始在家乡安溪西坪镇松岩村组织了几次茶农比赛。“当时就是为了提升铁观音制作技艺,把铁观音的质量做上去。”魏月德告诉记者,“希望能通过这种茶农之间互相竞争方式,不断提升铁观音的品质。”

  1992年,20多岁的毛头小子魏月德越来越意识到了品牌的价值,他发现质量好的茶叶供不应求。为了鼓励茶农制出好茶,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是质量好的铁观音”,魏月德决定组织一次“茶王赛”。一开始,大家并不看好,魏月德“六顾茅庐”请到了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担任赛事评委,贷款2万元,茶王的奖金就高达3千元。

  在当年秋天,第一次“茶王赛”开赛。这场在安溪一个偏僻小山村里举行的茶王赛,一下子轰动四方。这个名不经传的活动组织者魏月德也因此进入公众的视野。茶王赛结束之后,魏月德把参加茶王赛获得前15名的200多斤茶叶以100元/斤的价格全部收购下来。随后,魏月德把这些“茶王茶”带到汕头,只一转身每斤便卖到300元—500元,创下了安溪铁观音在当时全国茶叶市场上的最高价格。1996年,魏月德再次组织“茶王赛”,这次赛出的“茶王茶”拍出了16万/斤的天价,茶叶市场上一度出现了“抢茶”的疯狂现象。

  事实证明,“茶王赛”的一炮而红,把铁观音制茶大师直接带进了市场。“我从一开始组织茶农比赛,再到办‘茶王赛’,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做质量,通过提升茶叶制作技艺,把茶叶的品质做好。”通过竞技的方式,茶农们更潜心于制作工艺,进一步推动了铁观音的品质提升。同时,通过一个个赛出的“茶王”打响了安溪铁观音的品牌。

  他们的精神能传承

  2017年,一则“百万重奖制茶大师”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由安溪县人民政府、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主办的“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再一次把“大师”的概念推向了大众视野。百万重奖,更是中国茶界有史以来对制茶大师的最高奖励。安溪县县长刘林霜表示,大师赛最大程度激发了安溪广大茶农尤其是年轻一代钻研制茶技术的热情,彰显安溪县委、县政府弘扬匠心精神,传承传统工艺,打造茶业大师,助推茶产业“二次腾飞”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QQ图片20180929101939.png

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颁奖仪式

  在“首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中,来自虎邱镇香都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李金登和来自剑斗镇青津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王清海,被授予“安溪铁观音大师”称号,并获得100万元工作研究经费。大师李金登表示,得奖只是开始,不是结束,今后将弘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做好茶,毫无保留传帮带。他将把获奖的100万元大师工作研究经费,用于发展茶叶。部分用来扩大生态茶园规模,开展技术研究,组织技术攻关,通过大师工作室,展示研究成果,每年能培养一批高技能徒弟,开设大讲堂、开展培训活动,为茶农、企业员工、合作社社员讲授种茶、制茶和评茶等技术,助推安溪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大师王清海的内心至今很忐忑,“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我该怎么做,才能对得起‘安溪铁观音大师’这个称号。”他表示,将建立大师工作室,指导贫困茶农搞好茶园管理,提高制茶水平,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过上富足的生活。还要在茶学院和中小学校开展各种茶业主题活动或教授指导学生课外实习,将种茶、制茶和评茶技艺等传授给新一代的接班人,让安溪铁观音的发展后继有人。

  今年5月,“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正式启动。活动内容包括茶园管理评比、培训和讲茶比赛、评茶比赛、综合考评、茶叶制作决赛等环节。时间从今年4月20日至今年10月下旬,历时近6个多月。8月14日上午,在中国茶都二楼,58名选手需要在分辨出16个茶样,包括5个茶类识别、9个品种和香型识别、2个混合样识别。虽然考题相同,但每位选手得到的茶样顺序都是打乱的,每桌有且只有一个答案。刘金龙告诉记者:“今年这一次的评茶比赛,难度比去年高。尤其在混合样识别时,需要非常谨慎,只填自己百分之百确定的品种。” 而30岁的陈少训是今年评茶比赛中最年轻的选手,他表示,虽然评茶技能需要时间去积累经验,但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

QQ图片20180929101922.png

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大师赛比赛现场

  第二届铁观音大师赛中,年轻的选手不在少数。对于安溪铁观音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来说,年轻人的积极参与,是一种向好的信号,这让大师的工匠精神得以传承,让安溪的制茶理念广泛传播。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师不问年龄”的新现象。

  他们的文化可传播

  “大师”不仅仅是一种称号和荣誉,背后更是肩负着一种责任。而茶文化传播,则是“大师”不可推卸的使命。

  几次“茶王赛”后,魏月德不仅叫响了自己和公司的品牌,还提高了铁观音的身价与文化含量,提升了安溪茶铁观音品牌形象。在获得“茶王”称号,不断提升制作技艺的情况下,魏月德把目光投向了传播铁观音茶文化。他建成全国首个铁观音文化园,集茶品种观赏、茶文化展示为一体,园中还有一个铁观音茶史馆,收藏了古今中外茶史茶事、茶具茶器,探索铁观音历史轨迹,还原铁观音发展历程。

  魏月德说,花大钱来建这样一座文化园,要想取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我的目的也不在这里,而是想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弘扬安溪铁观音文化,在几百年茶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饮茶思源,回报社会。”

  对于刘金龙来说,身份是大师,但回过头他还是那个管理茶园的人,大师更是一种日常。从台商企业辞职回到举源村,担任技术总监,组建合作社,刘金龙不忘茶文化的传播。“把好的传播开去,无论是技艺精神还是管理方法。”而这种“好的茶园管理模式”,刘金龙一直在摸索尝试。

  同时,不少“大师”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开展茶叶培训等方式,进一步传播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和安溪铁观音精神。“大师”不止于符号,在这些向土而生、兢兢业业的制茶大师背后,是茶叶品质的保障、品牌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


标签: 安溪铁观音;大师;铁观音;刘金龙;制作技艺;魏月德;茶农;茶王赛;大师赛 编辑: 谢燕青
相关阅读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