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无问西东》上演 让丝绸之路会“说话”

2019-09-2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谢燕青

  浙江在线9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谢燕青)“目前网上搜索的丝绸之路地图没有一张是科学、完整的”、“政治有没有文明可言”、“失传已久的雅乐《兰陵王》在浙江音乐学院复原”……9月27-28日,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围绕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从跨文化、全球史的视野审视“丝绸之路”“文艺复兴”“一带一路”东西方文化的历史背景、表现特征和时代意义。来自沈阳、北京、西安、银川、敦煌、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各地三十多个城市的高校、科研单位博导、专家,以及来自法国、德国等国的学者等6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研讨会现场

  在研讨会上,老、中、青三代学者分别立足不同研究点,解读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从丝绸之路研究的观念出发,学者们分别从“‘一带一路’与亚欧文明互鉴”、“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香料贸易和医学交流”、“‘五四’东西文化论争再思考”、“海上丝路与华南洋风绘画的兴盛”等不同角度,展现人类社会文明的不同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欧亚国际交流协会刘伟丽会长,自费万里赴会,还在早年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撰写了《“中学西渐”与法国启蒙运动》的论文。德国“一带一路”学者、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马可博士,当天下午上完课后从上海赶到杭州参会,把“一带一路”倡议与德国历史上的“汉萨同盟”作比较,带来全新的研究视角。来自吉尔吉斯坦,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艾兰,对茶道有着浓厚的兴趣,主动要求参会学习,并发表论文《“中式清茶热饮法”的对外传播及其形态流变和文化价值》。同时,来自上海、浙江的两位独立学者张远山、王正文,分别就有关华夏文明中独特的“万字符”的天文学解读、“万舞”的世界性传播和“一带一路”对中国未来发展和世界政经格局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宏观。

德国“一带一路”学者、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马可博士发表《从“汉萨同盟”看“一带一路”》演讲

  此次论坛主题聚焦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接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个主题有点高大上,非常切合当下时代发展主流。”论坛策划总监、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传承研究所所长鲍志成告诉记者,“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东方文化论坛每年一次,前五届主题主要围绕丝瓷茶与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及中外文化交流,今年这次论坛在主题提升和拓展上作了有益的尝试。”

28日,嘉宾参观考察良渚博物院、良渚文化遗址


标签: 丝绸之路;学者;文明;杭州;法国;东西方文化;学术研讨会 编辑: 谢燕青
相关阅读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本文为形象展示内容。

微信订阅号

“178好茶”微信公众号

食罢一觉睡,起来闲聊茶

现实版《无问西东》上演 让丝绸之路会“说话”

Baidu
map